”发展汽车业的战略在日本战后曾经类似天方夜谭,就连财务省和国土交通省都表示反对,认为以日本的垃圾汽车去挑战通用、福特这样的顶级公司无疑是黄粱美梦,然而,日本政府坚定不移地支持上述专注战略,从注资、税收、关税保护、外汇优先使用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最终,日本汽车企业颠覆了美国巨无霸,日本企业也走出了从专注到集群、从集群到国家竞争力的独特发展道路。
第三,日本企业的崛起得益于美国管理学大师爱德华·戴明(W.EdwardDemming)。此公被称作“教会日本人击败美国人的美国人”,是日本商界名符其实的教父。这和中国企业家整天津津乐道中国国情、嘲讽老外做事死板的态度截然相反。
第四,也特别值得当下中国借鉴的是,日本利用消费者高储蓄这一资源,筹措专注发展的资金;同时以多种方法防止资金窜入国内股市追求短期暴利,从而妨碍产业的发展。这和中国放任巨额游资在股市和楼市兴风作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蒋介石日记中有一段话:“看经济学,心思纷乱,以中国商人恶习不除,无企业之可能。”此中所指的中国商人恶习没有细细道来,但综合来看应指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劣根性。从这一点讲,当年他对中国企业的担忧和笔者91年后的担忧居然惊人地一致。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得精辟:“我们至今缺少对一种简单而普适的商业逻辑的尊重,缺少对公平透明的游戏规则的遵守,缺少对符合人性的商业道德的敬畏。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中国企业的神话或悲剧难以避免地蒙上了一层莫名的灰色。”现在不抹去这层莫名的灰色,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