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播报 |
危机公关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关服务 > 危机公关 >
浮躁:中国企业的致命瓶颈(3)
发布日期:2011-01-01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价值中国
”其实,每一个企业领袖都要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是谁?到底是干什么的?

    宋如华曾经是创办了网易的丁磊的老师,为人内秀,严于律己。然而细细观察他从校园辞职以5000元创办托普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到以计税软件淘得第一桶金,再到跑马圈地打造西部软件园,最终匆匆出走美国并被中国证监会宣布“永久性市场禁入”的轨迹,我们却不能不注意到,中国企业家的豪赌和暴起暴落的共性,似乎与他们的教育背景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无独有偶的是,“历来相信人生就是一场豪赌”,最终输掉顺驰的孙宏斌,也非草莽出身,而是清华大学的天之骄子。

    其实,宋如华当年曾经信誓旦旦:“企业不要去从事自己不熟悉或没有优势的行业。我们托普就绝不去搞证券、房地产,这在我们的公司典章里有明文规定。”但西部软件园的成功炒作彻底改变了他的商业理念,而恐怕任何一个正常人也都很难抵御这样的奇迹。托普的悲剧在于,它代表了中国企业的普遍性和中国企业家的共性。

    靠实业起家,然后在资本市场以实业为平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中国企业家似乎都曾经对实业情有独钟,又都不约而同地得出做实业太难、资本市场赚钱太容易的结论。所以,中国市场就出现了一批实业家出身的资本玩家:德隆系的唐万新、格林柯尔系领主、华晨汽车仰融、巨人集团、欧亚实业杨斌、飞科工贸邱忠保、国美等等。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把中国股市比作赌场,这些例子其实都是活生生的赌徒进赌场的结果:赢了还要赢,越玩越大,一直玩到输;输了要扳本,越输越惨,输红了眼就孤注一掷,最终赌尽了资本,输光了人生。可叹可悲!

    抹去违背市场规律的灰色劣根性

    企业家自身的赌徒性格和悲剧性的大起大落固然可悲,但最可悲的是,中国的企业也在浮躁的社会中,被浮躁的资本浪潮随意地抛上浪尖,又拍进谷底,或迷失方向,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地挣扎。所以,我们不能不扪心自问,是不是我们的商业环境,从商业文化到商业道德,从规章制度到法律机制,都自觉不自觉地营造了中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悲剧的温床?

    同时,我们又不得不佩服跨国公司的成熟老到,你见过微软、可口可乐、宝洁、通用汽车在中国跟风炒作吗?你见过星巴克、肯德基或是麦当劳成为央视“标王”吗?你见过哪家跨国公司肆无忌惮地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品牌与业绩吗?身处同一片商业土地,虽然被身边一些中国企业所谓的“神话”震撼,它们却又不为所动,以宗教般的虔诚信守自己专注的信念。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加上浮躁的钱,会轻易断送中国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以中国今日的现状,日本当年的经验最值得借鉴。二战后被美国人讥笑为“只能造垃圾的国家”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成为一个制造大国。其经验首先是通过立法建立制度。日本在战后订立了《外汇及外贸管理法》、《外资法》和《禁止垄断法》作为发展经济的大纲;1952年美军占领结束后,又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也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根据地小物稀、人口不多的国情,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建立需要大量资本与科技投入的产业,例如、炼油、石化、汽车、飞机、各种工业机械以及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电子产业幸运的是日本一直能将稀缺的资本集中在战略产业上(日本战后通产省次官大慈弥嘉久语)。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