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新的动态更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那些曾经乐于帮助中国和中国企业的服务机构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因为,他们曾经得意的“中国热”的生意正在成为损害企业声望的案例。于是乎,他们会急于和中国企业切割,或者不愿意再做这些中国生意。这里不只是那些美国的大小券商,或者财会评审机构,即便是中国的金融服务机构也会受到波及。因为,这些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经济行为毕竟发生在中国,很多金融记录还不是照样来自中国的金融服务机构?特别是中国的券商或者银行,也会在这场质疑当中使其信誉受损。
虽然这些在美上市公司的问题也反映了美国金融监管上的问题,但想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肯定还会要中国企业和中国监管机构甚至中国政府承担适当的责任。尽管如此,作为当事的那些已经被调查的中国企业,简单的矢口否认有任何违规行为,或简单下市逃避是远远不够的。诚信只能通过长期的实打实的良好业绩才能慢慢得以恢复。作为投资人来说,仔细而审慎地识别自己的投资,不追风,不炒概念,知道如何去判断信息的质量恐怕是永远都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