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怎样变“大”
在东部倾力推进大庆油田实现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中石油在西部则全力推动长庆油田的快速崛起,并提出要把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打造成“西部大庆”的战略目标。
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长庆油田原油年产量还不到200万吨。进入2003年,虽然其油气当量突破了1000万吨,但却面对后备储量不足、老油田稳产难度大、已探明区块不能实现有效开发等一系列难题,连续几年产量在1000万吨油气当量徘徊。
如此长庆何以变成大庆?当时,许多人曾心存疑虑。有专家指出,长庆油田属于世界罕见的低渗透、低压力、低丰度“三低”油气田,如果把中东油藏储层比作高等级公路,那么长庆油藏储层就好比羊肠小道,油藏流出的通道不畅。在这样的岩层中开采油气如同“磨刀石上闹采油”、“干毛巾里拧水”。
“中国石油人就是有一股在磨刀石上闹革命的劲头,凭借着这股劲头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攻克一个又一个世界级技术难题。”中石油副总裁、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冉新权说,比如,创新压裂技术,把致密油层压出缝隙,然后再用特殊的物质把缝隙支撑起来,形成人造孔隙通道,让油气流出,从而使超低渗透油藏得以大规模开发……
就这样,在世界惊奇的目光中,长庆油田走出了一条“三低”油气田科学开发、快速发展的道路。从2006年开始,其油气产量以每年递增500万吨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油气产量达到3000万吨,成为仅次于大庆的我国第二大油气田。2011年,其油气当量首次突破4000万吨。长庆油田不仅实现油气产量的跨越式增长,其致密岩层的苏里格气田已成为供应北京、天津、河北等东部地区天然气消费地区的主力气田。
中石油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按此发展速度,预计到2013年长庆油田油气产量将突破5000万吨,中石油打造“西部大庆”的目标将成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