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灵灵的白菜苔、咯咯叫的土鸡……宽敞的电动公交车过道上,不同品种的蔬菜、家禽装满了背篓。菜农们坐在座椅上,你一句我一句地拉着家常……类似的场景,每天清晨都会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果蔬专线”上出现。
春节后的一天,早上6时,夜色仍浓。在宣恩县椒园镇白泥坝村一处小地名叫枹木垭的公路旁,62岁的姚金云背着满满一背篓蔬菜登上“果蔬专线”,前往15公里外的宣恩县城售卖。
姚金云是白泥坝村7组村民,家中有三亩茶园、一亩多菜地。二三十年来,除去春天采茶卖茶的日子,她一年到头几乎都忙着种菜卖菜。
过去村里不通公交车,姚金云只能将菜就近背到几公里外的椒园集镇上售卖,“四五点就要出门,从天黑一直走到天亮。”由于路途较远,每次背的菜都不多。
在白泥坝村,卖菜、卖水果是不少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县城菜价高一些,卖得也快一些。”菜农田如龙说,他每天挑一大担菜进城,能卖两百元左右。
“果蔬专线”平稳地行驶在宽阔的乡村道路上。看见站在路旁招手的菜农,驾驶员林仕卫缓慢地将车精准地停在菜农跟前,招呼他们上车。林仕卫已经在这条线路上跑了3年,是菜农们的“老熟人”。车离宣恩县城越来越近,车上的乘客也越来越多,装满蔬菜的背篓、竹筐将过道塞得满满的。
“果蔬专线就是果农的‘私家车’,公交车司机就是菜农的‘专职司机’。”宣恩仙山贡水公交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戴恩说,“果蔬专线”招手即停,菜农不用背着菜走到固定的停靠点,只需在路边等候就能就近上车,有需要还可以通过电话和公交车驾驶员约定停靠点。
“果蔬专线”每天双车交替发车,往返9趟。菜农们出门不久等,回家有车坐。在黄金梨集中上市时节,公交公司特别增加一辆车,晚上停在果园附近,车门整夜不关,方便果农随采随装。有的果农甚至把梨装车后委托驾驶员带进城,“果蔬专线”到站后买家直接到站台取梨。
“车辆宽敞、噪音低,大家都喜欢坐。”姚金云说,“果蔬专线”2017年左右由柴油车改为电动车后,舒适度提升不少。
为保障“果蔬专线”运行,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专门建设了一座电动公交车专用充电站。“充电站全是快充桩,一辆电动公交140度电,不到1小时就充满了。”林仕卫说。
6时30分,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果蔬专线”稳稳地停在农贸市场门前,姚金云背着菜走进农贸市场,刚把菜摆上菜摊,便迎来了首位顾客,卖出了4捆白菜苗。
宣恩县副县长袁永灿介绍,“果蔬专线”开通后,较远村组的菜农出行成本由每次20元降到2元。十多年来,乘坐过“果蔬专线”的群众超过30万人次,1000多户家庭从中受益。“果蔬专线”早已成为城乡群众的“民生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