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播报 |
一线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线故事 >
守护高原建设者的生命健康
发布日期:2014-11-26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英大网

“您的血压为120/70毫米汞柱,心率70/分,各项生理指标正常,请放心。”8月28日清晨,川藏联网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如往常一样,来到餐厅入口处的健康服务台测量血压,以最佳状态迎接新一天繁忙的工作。

  无论是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还是坐镇后方的指挥中心;要么往返于颠簸崎岖的山路上,要么驻守在偏僻艰苦的乡村中……有这样一群人,用高超的技艺一次次妙手回春,为建设者的身体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预防为主 以感恩之心服务建设者

  8时30分,60岁的孙泽平大夫准时出现在川藏联网工程指挥部二楼的就诊室,披上白大褂,挂好听诊器,转身打开窗户,对面山间云雾缭绕,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最近正值雨季,早晚温差大,要注意保暖。”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孙泽平平静地说。

  正说着,就诊室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位患者。“孙大夫,我从昨天开始就头晕,同时伴有咳嗽等症状,辗转反侧,彻夜未眠,恼火得很。”患者一边说,一边打着喷嚏。

  孙泽平耐心听完症状,示意患者发出“啊”的一声,同时密切观察咽部。“没什么大问题,感冒伴有上呼吸道感染,要多饮水,饮食忌辛辣刺激,注意休息,按时服药。”话毕,孙泽平在门诊登记簿上记录下患者的主要症状、诊断结果、处理方式等信息,并从药房取出相应药品。

  “在高原环境中,温差大、湿度低,容易降低人的敏感性,也许还没感觉到寒意,说不定身体已经受凉了,感冒过后高原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一定要注重预防。”具有30年高原临床医学诊治经验的孙泽平总结道。

  低调的孙泽平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医疗工作者。他此前一直在西藏从事高原病诊治工作,曾任西藏军区总医院全军高山病科主任,2013年从西藏军区总医院退休后,被四川电力医院聘请为高原病防治专家。当听说医院要参与川藏联网工程医疗保障工作时,60岁的孙大夫主动请缨。

  “我从参军时就在西藏服役,前后近40年时间,对藏区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了解到川藏联网工程是造福藏区人民的民心工程,能以自己所学为电网建设者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是怀着感恩之心来到一线的。”孙泽平告诉记者。

  今年2月份,孙泽平刚到工程指挥部,就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全线所有的医疗站,开展高原病知识培训,突出“防”和“治”,尤其重在预防,使医务人员对高原病科普常识有了系统、正确的认识。

  是什么让医疗工作者如此重视预防工作?面对记者的疑问,孙泽平娓娓道来:“川藏联网工程平均海拔为3850米,最高接近5300米,多为山区地形,存在气候干燥、高海拔缺氧、紫外线辐射强等特点,特殊的自然环境对参建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劳动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

  为此,四川电力医院面向所有参建人员提出了“三不”原则,即不体检、不培训、不习服,就不能上岗。该院按照进入高原地区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严格对参建人员进行体检,并建立高原准入标准,对年龄、身体状况、劳动强度、海拔高度做出详细规定,体检合格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求参建人员在适应高原环境及工作强度后再开展具体施工。

  “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目的就是让参建人员充分适应环境,最大限度地预防高原病的发生。”川藏联网工程现场医疗保障医院办公室主任彭天国说。

  以人为本 建立三级保障体系

  10时左右,记者在川藏联网工程指挥部见到曾庆飞医生时,他正在病房中检查仪器。只见病房墙上贴着暖色调的壁纸,可升降调节的病床上铺着柔软的浅蓝色床单,角落里安静地放置着两个100升的氧气瓶。“病房以暖色调为主,能起到舒缓病人心理的作用,这都是我们精心布置的。”曾庆飞笑着说。

  曾庆飞告诉记者,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为83.5%,高原肺水肿发病率为15%,高原脑水肿发病率为1.8%,肺水肿、脑水肿的死亡率极高。

  为保护参建人员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劳动能力,川藏联网工程践行以人为本的医疗保障理念,建立了三级医疗保障系统,设立现场保障医院2个、二级医疗站(卫生所)6个、一级医疗站14个。其中,四川电力医院承担从四川乡城到四川巴塘、四川竹巴龙到西藏芒康段的医疗保障任务,设现场保障医院1个、二级医疗站(卫生所)3个、一级医疗站7个。

  “我正准备去中咱乡二级医疗站送药品,跟我们一起去看看基层医疗点的情况吧。”记者接受了曾庆飞的邀请,跳上越野车,在崎岖山路上颠簸了4个小时后,来到了目的地——中咱乡二级医疗站。

  “我们站有12名医护人员,负责包7和包8标段的医疗保障任务,高峰时保障的参建者人数约有2700人。”25岁的站长游坤开门见山地说,“这两个标段所处地理位置海拔偏高,且落差较大,最高的施工点海拔约4300米,条件相当艰苦。”

  游坤是个开朗乐观的小伙子,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着稍显肥大的衣服。尽管参加工作只有3年,但他对于大型工程并不陌生,曾先后参与过新甘石工程、芦山地震抢险救灾等医疗保障工作。

  “中咱乡属高寒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尤为明显,有时白天艳阳高照,晚上转眼就会降下雨雪。工程建设初期,施工人员刚上高原,感冒情况较多,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标段几乎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有我的手机号码。”游坤自我调侃道,“我不仅是医生,更是气象预报员。”

  坚守在医疗站的一年中,有一件事让游坤难以忘怀。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午夜,已经入睡的游坤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一名参建人员突患脑水肿,精神失常,意识不清,不停说着胡话。病人被送至二级医疗站后,被初步诊断为脑水肿,年轻的游坤当机立断,向巴塘医疗保障指挥部汇报,并用救护车连夜将患者送至巴塘县人民医院救治。

  “时间就是生命,要迅速将病人送至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海拔降低,氧气含量就会增高,有助于患者康复治疗,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那天凌晨,127千米的路程,救护车在山间艰难前行了三四个小时。“明亮的车灯照射在崎岖的山路上颇为耀眼。”说到半夜运送病人,游坤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似乎患上了不敢进入深度睡眠的‘职业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助电话。”

  “来到中咱乡的一年间,他的体重骤降了20多公斤,刚上山时带的衣裤已经穿不上了,也算是为工程瘦身了。”一旁的曾庆飞打趣道。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