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上海500千伏新余变电站工程
◎建设时间:2010年2月28日开工,2012年6月30日竣工投运
◎所获奖项:2012~201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流动红旗
◎获奖关键词:标准化管理 创新实践 队伍提升
2月13日,申城细雨绵绵,春寒料峭。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项目管理部主任马黎来到坐落于松江区车墩镇松北工业园区的500千伏新余变电站,再次看看这座他和项目团队将士们精心打造的国家优质工程。
此刻,距离新余站安全优质投运已过去整整20个月。从破土动工到建成投运,新余站向着预期目标一次次跃进:在上海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首次成功推行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管理;施工现场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工地和标准化示范工地;投运前夕,新余站又以出色的管理获得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流动红旗检查组表扬;在安全运行1年多以后,新余站一举夺得工程建设质量最高奖——国家优质工程奖。
作为上海构建500千伏环形主网结构的重要工程,500千伏新余变电站从建设之初就率先采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管理和基建管控系统,坚持以样板引路,大力推行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最终建成这个名副其实的国优工程。
标准化管理:确保工程“准度”
马黎,时任500千伏新余变电站业主项目部经理。这位在工程建设一线摸爬滚打数十年的汉子,回忆起新余站工程建设,至今仍如数家珍。“工程开工前,我们就秉承‘事前策划、样板引路、过程控制、一次成优’的建设理念,明确了争创国家优质工程的总体目标。”马黎说。为实现标准化开工,项目部依据公司策划文件编制了《项目建设管理纲要》《工程创优规划》《标准工艺策划》等管理文件和制度,待专业人员会审和批准后,正式下发各参建单位,保证每项工作都有据可依。
制度再好,重在落实。尽管新余变电站是公司基建标准化管理在上海500千伏工程建设中首次全面推行,但对建设者来说,标准化管理早已成为习惯。“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推行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相比公司推行的标准化管理,虽然不够系统全面,但毕竟摸清了思路,尝到了甜头。”马黎介绍道。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业主项目部牵头组织,按照公司《工艺示范手册》《工艺光盘》《工艺标准库》《典型施工工艺》等质量文件,把每道作业工序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指导书按照作业内容、作业程序、质量要求、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措施等项目进一步分类和细化,编制成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作业卡。根据工程进度,项目部将首个施工分项或分部工程作为样板,现场设立实物样板工程区,待样板验收合格后,再参照样板进行后续施工。
标准化管理在起步中导入、在工作中渗透、在发展中升华,贯穿队伍建设和施工生产全过程。为确保实现创优目标,项目部一直坚持标准工艺等标准宣贯工作。开工伊始,项目部就组织参建单位技术人员赴曾获鲁班奖和国家电网公司质量管理流动红旗的工地参观,汲取先进管理经验。在施工现场,分包队伍更深刻地感受着标准化管理带来的改变。项目总工程师徐笑非回忆,当时工地上有位工作多年的老师傅,起初对工地标准化管理相当抵触:“如果全都照着书干,这活没法干!”老师傅说的书就是《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这本质量验收的“蓝宝书”,它用一条条细致的标准,考验着每位施工人员,精益求精,直到样板验收通过为止。
“一切有标准、一切讲标准、一切高标准。”依靠科学严格的标准化项目管理和样板引路,加上有效的过程控制,建设者们从不习惯到习惯,逐步改掉靠“经验”施工的惯性思维,让新余站以完美过硬的质量、美观精湛的工艺一次成优。看着最终通过验收的成果,曾经有抵触情绪的老师傅不禁为公司标准化管理折服:“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全面的标准化管理工艺,对保证工程质量太有帮助了。”
创新实践:提升工程“精度”
走进500千伏新余变电站,整洁美观的清水围墙,紧凑而独具特色的站内整体布局,都让人耳目一新。
“新余站从设计阶段就积极响应公司变电站设计‘两型三新’号召,将最初采用的220千伏混合式高压配电开关设备调整为六氟化硫气体绝缘全封闭配电开关,使站区东西向缩减了28米,节约土地近8000平方米。”业主项目部质量和技术专责王晓锋说。但是,布局的紧凑却给施工带来一定不便。项目部针对这一情况,提前做好策划,合理安排工序,科学组织交叉施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克服了场地狭小带来的困难,保证工程按计划推进。
随着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参建人员的创新思路也逐渐展现出来。
在变电站工地上空,有两条500千伏高压线横穿整个站区,线路最低点离地面只有18米。高压线影响的区域桩基就有近千根,对后续500千伏继电器室顶面混凝土施工也有一定影响,而要搬迁高压线也不可能。为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实施,业主项目部组织参建单位,优化桩基施工方案,将原设计的锤击沉桩方式改为采用静压沉桩方式中的抱压法施工,并积极协调采取两路线路分段停电的方式,既满足了现场施工需求,又不影响线路供电需求,为工程按期投运奠定了良好基础。
工程建设时期,项目部针对变电站基础和墙体不均匀沉降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活动。项目部综合以往变电站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经验,建议设计单位对建筑物室外构件突破常规工艺,从主体结构向外挑,可有效避免建筑物外围构件沉降不均匀问题。新余站地下水位浅,土质松软,项目部针对变电站室内地坪易开裂、起皮起砂等现象,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关联图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末端因素,确定重点因素和改进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并选用先进的激光整平机研磨,应用重载双盘磨光机进行表面抛光,地坪表面偏差平整度几乎为零,保证了混凝土地坪施工质量优良率。
新余站在国内首次采用直径达280毫米的大截面管型母线。为严格控制大口径管型母线挠度,确保安装质量,项目部集体讨论,并邀请专家论证,采用长托架、增设高强度钢绞线的方法,确保支持管母线挠度不大于40毫米,远低于规范规定的0.5倍直径长度(140毫米)要求,使母线安装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一项项创新思路助力提升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上海新余500千伏变电站工程建设处处闪现着参建员工的热情和智慧,员工素质在工程建设中不断提升,工程质量也在创新中日益精良。
工程树魂:提炼精品“纯度”
经过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上海新余500千伏变电站于2012年6月30日顺利投运,比计划投运时间提前7天。新余站实现了“工程平安、质量优质、工期高效、造价合理、环境友好”的建设管理目标,吸引不少上海同行组团观摩。
新余站的成功建设,不仅为世人增添了一座精品国优工程,还让一批建设者在一线成长成才。据上海电力经研院纪委书记朱琦锋介绍,新余站建设的关键时刻,业主项目部牵头成立联合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联建工作,有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已近退休年龄的老党员陈向明,充分发扬老师傅的“传帮带”作用。在电气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整合调动监理、施工、运行和物流单位,形成集体合力,每天汇总验收情况,努力做好整体消缺闭环工作。上海电力经研院一批“80后”员工,经过新余站的锻炼,现在均已成为项目技术骨干。项目部有3位员工相继被评为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新余站20多名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团队,成为培育电网建设“金凤凰”的“梧桐树”。
新余变电站投运后,建设者们并未满足。他们及时总结,对工程亮点说得少,更多是总结建设中需要改进的工作。“我们整理出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及文明施工等6方面需要改进的工作,并逐一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后续里程碑计划顺利实施。”马黎说。
曾经一丝不苟执行公司标准化管理和基建管控,曾经孜孜不倦钻研各类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曾经坚持不懈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直到工程完工后持续改进总结提升。如今,在上海电网工程建设中,新余站标准化管理经验、样板引路做法和多项创新成果均得到推广应用,让新余站获得的国家优质工程奖成色更“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