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末的沭阳县桑墟镇大官庄村,1500亩麦田正经历生死考验。宿迁市气象数据显示,今春降水量不足常年一成,田边的蓄水渠早已干涸,不少泛黄的麦苗在风中簌簌作响。"这是一处三地交界的旱地,河水就在30米外却流不过来。"67岁的张春国蹲在地头,指甲深深掐进干裂的土块。

转机出现在2月21日傍晚。国网沭阳供电公司桑墟供电所所长陈飞走访时,听见村支书陈伟的叹息:"麦子再喝不上水,全村今年就完了!"手电筒光束扫过龟裂的田垄,陈飞指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河道:"架泵抽水!"
三市交界的特殊区位让通电成为难题。陈飞连夜协调应急电源车,次日黎明,田埂上已支起临时指挥部。挖掘机轰鸣着开挖引水沟,村民扛着水泵部件深一脚浅一脚往河床赶。供电工人悬在电线杆上架设临时线路,无人机挂着探照灯在夜空中划出银色轨迹。

2月22日晚8时,随着柴油机轰鸣,所有人屏息凝视出水口——只有沉闷的喘息声。"河底淤泥堵了?水泵架高了?"陈飞抹了把脸上的泥浆,突然跨上摩托车:"我去县里请专家!"
深夜赶回时,他手里攥着新配件:"缺了抽真空装置!"星光下,供电蓝与村民的粗布衫混作一团。有人跪在泥里调整泵体角度,有人举着应急灯照亮螺丝接口。当陈飞沙哑着喊出"送电试机"时,上百道目光聚焦在黑色管口。
2月23日17时,混着泥沙的水流突然喷涌而出,在夕阳下划出金色抛物线。"活了!麦子活了!"老农抓把湿润的泥土贴在胸口,陈伟的手机镜头记录下这幕:浑浊的水流漫过裂缝,麦苗在晚风中轻轻颤动。

这场持续46小时的"麦田保卫战",用7台水泵织就生命管网,让三市交界的"旱角"重获生机。"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我们做的不过是接续春天的脐带。"陈飞望着蜿蜒的水流轻声说道。田垄尽头,返青的麦浪正悄悄染绿天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