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达国家重点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取得了良好效益。国内有关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绿色工业转型仍面临技术及体制机制障碍,我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发展现代制造技术、建设新型工业园区等,同时完善绿色考评体系、实施绿色税制、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等,创造良好的绿色转型环境。
发达国家将重点战略向工业绿色转型推进
美国设立“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支持化工界研发降低资源消耗、防治污染的新工艺新方法
绿色工业是实现清洁生产、生产绿色产品的工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教授蓝庆新等专家说,近些年来,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一直是发达国家重点推进的战略,特别是联合国环境署2008年发起在全球开展“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政府积极响应,在推进工业转型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一是依靠科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比如,在全球设有250个地区服务机构和多家研发机构的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利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网络化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全球协同研发和协同生产,整合全球智力资源,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形成了多线程联合研发设计体系和新型研发设计模式,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二是开发利用新能源促进低碳化。日本积极推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按照其新能源产业构想,到2030年以前,要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扶持成商业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支柱产业,同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
三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实现清洁生产。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共生系统,也是最成功的生态工业园之一,园内发电炼油、生物工程等大型企业通过市场交易,共享水、气、废气、废物等资源,其环境和经济效益得到人们公认。
四是采取经济手段激励绿色转型。美国政府借助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多种措施,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在政府奖励和补贴政策上,美国设立“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支持化工界研发降低资源消耗、防治污染的新工艺新方法,并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划拨677亿美元用于发展绿色能源和节能交通。在税收优惠方面,美国政府承诺为混合动力车和新燃料电池的开发提供24亿美元资助,并为购买节能型汽车的消费者减税。此外,美国各州规定,对于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政府将优先购买。
五是发展绿色就业培训。如美国大力提倡“绿领”概念,出台“绿色就业与培训计划”。美国每年从培训基金中拿出1.5亿美元,资助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就业培训计划,重点放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业的工作岗位上,每年培训3.5万名工人进入“绿色”行业。
我工业绿色转型面临体制与技术障碍
我国有些绿色技术只是简单模仿或照搬发达国家技术,不仅引发“水土不服”问题,而且制约了绿色技术的自主创新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韩晶认为,从短期看,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升级需要耗费巨大成本,但从长期来看,绿色转型升级的收益潜力很大。目前,我在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方面还面临不少障碍。
体制机制障碍。地方政府仍存在片面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冲动,从而忽视环保以及绿色转型。长期以来,中国并未真正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地区间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导致生态脆弱或资源富集地区的利益长期受损,环境补偿机制不健全,社会监督体制也有待完善。
技术障碍。中国绿色技术特别是绿色核心技术储备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国外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数倍于国内,如在半导体、光学和发动机领域,国外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依次为国内的2.2倍、2.9倍和3.1倍。
蓝庆新说,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前期积累,我绿色技术发展现状令人担忧,有些只是简单模仿或照搬发达国家技术,这种短视行为不仅引发“水土不服”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和制约绿色技术的自主创新。如目前中国风电生产设备基本模仿欧洲,但由于自然环境差异性较大,针对欧洲自然环境开发的风电生产设备功能难以在中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一些掌握绿色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也对我加强防范,增加了中国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难度。
中国应完善政策体系发展“循环产业”
可以发展产业集群推进绿色经济,构建产品“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使用
目前,受技术水平制约,中国能源利用率只有30%左右,发达国家则达50%。专家建议,推进我国工业绿色转型,可通过发展现代制造技术、运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尤其是把信息技术纳入企业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提高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推动其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另外,我国废纸回收利用率为20%,而西方发达国家达50%一80%,差距明显。
同时,可以发展产业集群作为着力点推进绿色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发展“循环产业”,构建产品“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