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持续创造价值
江苏镇江发电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29日,装机容量6台,目前实际运营机组4台,全厂发电装机容量1540MW,分别为两台140MW供热机组和两台630MW超临界燃煤机组。
公司自机组投产以来,先后获得江苏省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节能先进单位”、“可靠性管理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原国家电力公司命名为“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被原国电华东公司命名为“一流火力发电厂”,2003年通过ISO14001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2010年,我公司被国家电监会授予“世博保电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国电力设备协会评为“第九届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同年,被国家电监会授予“2010年度全国600MW级火电可靠性金牌机组”称号(排名第4)。
一、积极践行华润文化,打造高效的组织能力和团队
2006年3月起,公司归属华润电力控股管理,面对发电行业竞争加剧和经营环境的变化, 公司及时变革原有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从2006年开始按照华润文化与管理理念进行全面的文化与管理整合,积极推行 “业绩导向,结果第一”的业绩导向文化,倡导“股东价值最大化”、“员工价值最大化”、“持续创造价值”的价值创造文化;坚持不断超越的创新理念,积极推进成本领先以及持续、系统低成本运营战略;将公司主营业务明确定位为专业化发电运营,对非核心业务进行边界优化,其中的大部分实行业务外包;系统导入华润电力“行动学习”方法与理念, 倡导“在行动中学习, 在学习中行动”,解决企业文化宣贯、员工发展、流程管理、成本控制等问题。
公司着重加强组织能力建设,确立了“专业与协同、速度与创新”的组织能力建设目标,即专业——“激情投入、忠于职守、业务精湛、精益求精”;协同——“胸怀全局、主动协同、相互支持、团队制胜”;速度——“紧盯市场、超前谋划、及时应对、迅速行动”;创新——“更新观念、创新方法、优化流程、提升绩效”。着力打造高效的团队:首先明确公司的共同愿景与目标,明晰方向;二是倡导员工互信与协作,营造信任、鼓励、协作的工作环境与“简单、坦诚、阳光”的文化氛围;三是职责明确、沟通顺畅,明确分工和严格流程,确保沟通顺畅、信息共享;四是鼓励员工善于发现和反思问题,寻找对策,不断完善工作过程;五是提高员工的执行力,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
经过长期的宣贯与持续推进,华润文化已逐步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自觉践行;公司组织架构日趋合理,制度流程逐步完善,管理更加规范;以结果文化和业绩导向形成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健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在行业内竞争力增强,公司员工建立了较强的成本意识、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公司管理更加透明,如工作信息发布、公布薪酬标准、会议内容共享,多次进行公开招聘等等;人力资源逐步开发,员工职业机会增加,成长空间打开,从06年至今已输送35名业务骨干、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司经营业绩卓有成效,利润总额年年居华润电力前列。
二、大力推行新的企业战略,引领企业不断发展
公司根据企业实际和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制定了符合我公司的企业战略,即集中化成本领先战略和非电产品多元经营战略,通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积极推行系统成本领先战略:以成本领先战略,打造业务价值链各环节的低成本优势,形成长期稳定、优于同行的系统成本优势。1、工程建设低成本:控制机组造价,三期630MW机组决算时单位千瓦造价3309元,处行业领先;2、业务运营低成本:大量采购有运力保证的合同,与煤炭供应商订立长期供应协议;积极采购进口煤及性价比较高的市场煤,有效地控制煤价涨幅;通过降低煤耗及厂用电率来提高运营效率,严格控制发电成本;积极开展劣质煤掺烧研究工作,有效降低发电成本,2010年全年燃用劣质煤(低热褐煤、高挥印尼煤、其他低热值煤等)112.5万吨,掺烧比例达28%;提倡内涵式增长,降低可控固定成本,控制大小修费用、维修费及材料费用。3、融资低成本:以短期借款置换长期借款,发行企业债券,通过利率较低的信托资金、银行承兑汇票以及短期融资券等多元化渠道筹集资金。2010年6月18日我公司成功发行6个亿的短期融资券,比一年期借款利率下降1.509个百分点。
(二)非电产品多元经营战略: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充分发掘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以拓展企业发展和利润的增长点。1、灰渣、石膏销售:将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副产品出售,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变废为宝、综合利用。2010年公司灰、渣、石膏等电力副产品销售态势良好,销售收入达2994万元。2、机组供热:利用公司所在的丹徒经济开发区对用热的需求,将140MW纯凝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增加供热收益,提高机组热效率。我公司2010年区域热用户增加到8家,年售汽量达到84万吨,公司年度供热营业收入10005万元。3、码头转驳和块煤筛选:充分利用码头、煤场资源,进行技术改造,与其他电厂做煤炭转驳和块煤筛选的业务。公司于2009年10月起对三期码头进行了改造,2010年4月已全面竣工,2011年开始为淮阴电厂等进行煤炭转驳。4、粉煤灰磨细:将粉煤灰中的粗灰进行再加工(磨细),提高产品附加值和销路。2010年我公司与奇特公司合作,年底三期粉煤灰磨细装置已具备投运条件,2011年开始运行。
三、采用平衡计分卡(BSC)科学评价工具,建立业绩导向的评价机制
公司从2007年开始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战略和业绩导向的管理工具。通过平衡计分卡把公司的使命、战略和年度目标转变为可衡量的关键绩效指标(KPI指标),按照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对KPI进行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形成了公司、部门(包括业务单元)和员工个人三级记分卡,为推进公司战略实施提高了保障和评价工具。
在实施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公司坚持以战略为导向,以理念转变为先导,以对公司运营绩效的驱动为目标系统设计,有序推进:2007年2月骨干人员培训与理念导入;2007年4月建立工作机构,召开工作启动会议,进行初步分工;2007年6月公司战略地图绘制与指标设置及研讨;2007年6月部门指标设置、能力模型初稿介绍与研讨;2007年6-8月模拟运行计分卡并修正、完善指标体系;2007年起平衡计分卡初步运用于骨干员工年度评价;2008年度开始正式运用平衡计分卡,确定指标、月度执行结果沟通与分析、应用于薪酬分配。
平衡记分卡能够始终将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为指向,将业务单元和员工个人的业绩指标和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紧密结合,使各业务单元和员工成为公司战略实施的伙伴与目标实现的驱动力量。
同时,公司不断完善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指标内涵及评价标准,确保业绩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了公司业绩的提升。
四、强化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创佳绩
我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提升效益”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经营理念,积极贯彻各级政府电监会及华润电力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平安港口创建”、“灾害预防”、“安全性评价”等各专项活动为主线,排查隐患、落实整改,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加强两票三制和缺陷管理,全面开展反违章活动,完善事故应急预案,不断规范现场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育,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效发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心尽责、全力以赴,完成了各项安全生产目标。
公司不断完善运行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具体技术措施、机组启停操作和重大操作卡;加强对机组运行参数和运行方式的调整,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力求使机组运行保持最佳工况;定期组织召开生产指标分析会,针对产量、能耗、效率等主要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措施进行落实,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完善运行岗位平衡计分卡的KPI指标,充分调动运行人员的积极性,想方设法控制指标,确保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公司自2006年华润电力接管运营后,对原有的设备维护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建立了设备管理五级保障体系,即:巡回检查(发电部运行人员和外委检修人员)、消缺与定期保养(支持部设备分管人员)、落实定检(支持部专工)、设备评估(支持部主任工程师、发电部专工、技术监督成员)、专家指导建议(设备制造厂家、科研院所的专家队伍)。“五级保障体系”明确了各级人员对设备管理的职责与要求,既互相保障又相互监督,有效保障了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为提高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公司从多渠道获取设备技术进步信息,围绕安全性、节能降耗等方面积极进行技术改造。自2006年以来,公司先后完成#5、#6机低加疏水管改造,三期凝泵改变频,#5、#6炉磨煤机落煤管和节流环改造,#5、#6炉空预器漏风控制系统改进等工作。2010年完成630MW机组的小机油系统改造及轴加风机更新改造;140MW机组的主机测振装置改造及二期烟囱内壁防腐;提高环保监测设施准确性的二期脱硫出口CEMS探头增加加热器改造等8项改造,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
根据华润电力控股公司精益管理工作总体部署与要求,公司积极推进精益管理管理工作,运用精益管理工具解决现场问题,进行了点检定修的优化方案、影响机组降出力等效停运小时的主要因素分析、精益化管理在机组检修中的作用、风机变频器跳闸分析与业务流程改善活动等10余项管理课题研究。
为夯实公司安全管理基础,公司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安全性评价,健全设备管理体系,引入精益管理工具,优化运行方式,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006年以来,公司安全运行保持无事故记录;截至2010年底,自机组投产以来连续安全生产3941天。2009年-2010年,我公司2台630MW机组无“非停”,尤其5号机组在2010年等效可用系数达到100%,5号机组被国家电监会、中电联授予“2010年度全国600MW级火电可靠性金牌机组”称号。
五、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履行社会责任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公司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节能环保政策、法规,以节能、节材、清洁生产为方向,积极响应政府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推进我公司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采取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提高了我公司整体技术水平,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圆满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
在节能方面,公司认真做好节能基础工作,加强机组运行特性总结,积极开展经济调度管理,通过引进新技术,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开展“以大代小”替代发电工作,提高节能降耗水平。2005~2010年,我公司供电煤耗分别为342.86、326.15、318.36、315.61、318.19、313.41克/千瓦时,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2010年,发电厂用电率分别为5.5%、5.72%、5.42%、4.89%、4.82%、4.71%,总体呈下降趋势。
在减排方面,公司环保设备按环评要求进行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积极进行脱硫设备改造,对全部发电机组实施了烟气脱硫。根据电监会、环保部门对CEMS联网的要求,2007年,我公司投入近50万元,对各机组脱硫系统分别配置一套完整的CEMS数据采集系统,完成了与省电监办、省环保厅、市环保局的CEMS数据在线联网工作,实现了脱硫设施的远程监管。2008年底投入45万元,完成对二期、#5、#6机组这三套CEMS数据采集系统冗余建设,提高了数据传送的可靠性和及时性。我公司编制了环保设施的运行、检修规程与管理制度,各级人员管理职责清晰明了,设有专门的运行、检修维护人员,设置了专职工程师管理。我公司工业废水不外排,通过处理和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在固废处置方面采取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策略,粉煤灰、脱硫石膏采用全部销售的办法,用于建材。每年我公司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和石膏实现全部销售,年销售粉煤灰58万吨,石膏15万吨。2005~2010年,我公司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0069吨、4545吨、2367吨、2328吨、3095吨、3577吨,排放量指标从2006-2008年逐年减少,主要是一期、三期脱硫设备投用;2009、2010年略回升,主要是发电量和供热量上升。2005~2010年,我公司脱硫设施投运率分别为47%、93.38%、98.9%、99.37%、100%、100%,设备投运率逐年提高,从2005年的47%,上升到2009、2010年的100%。
六、多措并举抓管理,经营成果斐然
2006年以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公司上下认真落实董事会和控股公司各项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业绩导向,结果第一”的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低成本战略,强化管理,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得到改善和提升。
发电企业面临的内外部主要经营压力有:一是不断上涨的煤价,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前后,但煤电联动不及时或不到位;二是国家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和加息周期的到来导致利率不断上调,推高了企业财务成本;三是机组基本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2009年开始回升),发电设备利用率低;第四是发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迎峰度夏、“奥运保电”、“世博保电”等期间,企业要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保发电。
面对内外部不利的经营环境,公司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在强化安全生产,提升运营效率方面,主要是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机组运营稳定;细化运行管理,实现节能降耗;加强设备管理,提高机组健康水平。在加强经营管理,全方位控制运营成本方面,主要是系统控制燃料成本,降低入炉标煤单价;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电价系数;强化项目管理,有效降低工程费用;深入挖潜,降低可控成本;灵活利用财税政策,降低财务成本。在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主要是加强精益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培训、团队建设、信息化建设等。
2006年以来,公司的经营业绩稳定成长,盈利能力强,居同行业领先水平。在年度利润方面,2006年-2010年,我公司的年度利润总额分别为45172万元、50557万元、26407万元、81903万元、64405万元,即使在2008年经营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我公司也实现了盈利。在财务状况方面,我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64%-71%,在可控、安全范围;净资产收益率基本在15%以上,09年最高达36.35%,资产回报率高,为股东创造了大量价值。
2006年以来,公司在华润电力控股公司的领导下,在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不懈努力,公司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市场环境迅息万变,已有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的辉煌,新的挑战将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新的发展难题和增长压力需要我们不断地破解和消除,今后,我公司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动员和组织全体员工百尺竿头,再接再厉,持续改进,不断创新,通过更加艰苦的努力和更加扎实的工作创造新的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