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报业绩给上市公司们敲响了警钟。
时至今年二季度末,即便是作为行业“龙头”的(601558)、(002202)也只交出了一份未能及格的中报答卷。
根据相关数据,2011年中报期内,华锐因销售价格下降和销售量低迷,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了29.45%;金风科技上半年销量821台,同比下降了13.12%,销售容量下降了6.07%,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22.87%。而与此同时,受到风机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的影响,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毛利率也分别下降了2.87%和5.98%。
风电安全事故频发
事实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快速发展着的我国风电业便已暴露出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将其视为2011年上半年风电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征兆。
2011年2月24日,甘肃中电酒泉有限公司桥西第一风电场598台风电脱网;4月17日,甘肃瓜州协合有限公司干河口西第二风电场702台风电机组脱网;4月17日,河北张家口国华佳鑫风电场644台风电机组脱网……
此后,在对事故进行通报时指出,一系列风电脱网事故暴露出当前风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四大安全问题,其一,在设备制造方面,已投运风电机组多数不具备能力,不满足接入技术规定,在出现故障导致系统电压降低时容易脱网;其二,风电场建设施工,管理、监督、检查、检测、验收制度执行不到位;其三,在风电场接入方面,部分基层对风电场接入管理不严,投运风电机组未执行并网协议规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承诺,并网及风电场未通过并网安全性评价接入电网运行;其四,在风电场运行方面,一些风电场制度不健全,现场运行规程不完善,例如对二次系统和无功补偿装置重视不够,管理、监督不力。
对此,一位接近金风科技的高管人士向记者表示,“身处风电产业链中,我们对这一现状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短短几年间,风电业仅设备制造这一环节就诞生了80多家制造商,而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不具备基础的。在没有技术、经验支撑的局面下,想要在市场中夹缝求生存,就不得不采取非理性的价格竞争,这给风电埋下了。应该说,风电是一个‘长跑’项目,作为风电设备制造商,最应考虑的是客户在风电设备生命周期中的利益最大化和安全性。”
5年来的风电“大跃进”
频发的安全问题却从未抑制我国风电规模增长的疯狂势头,公开资料显示,如今,全国建设中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经增加到8个,24个省、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风电场。
可能正是从人们把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场”与“长江水利枢纽工程1820万千瓦时的总”相对比开始,“风电三峡”便成为了众媒体为风电摇旗呐喊时必不可少的“作料”。而媒体强大的宣传攻势,反而促使了风电“跃进之风”势头更劲。
更为客观的数据显示,“”期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5年实现翻番,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473.3万千瓦,成功超过,成为世界第一。
对于这一历史,原国家副主任、局长张国宝在接受媒体时曾回忆称,“按照‘十一五’初期的规划,风电装机总量是500万千瓦。到了2007年底,目标调整为1000万千瓦。最后的结果是,整个‘十一五’的装机总量超过了4000万千瓦。”
不过,连年翻番的“跃进式”增长却没能阻止风电安全事故的频发。不仅如此,2010年新增的1893万千瓦风电装机中,仅有1400万千瓦并网(上文提及的脱网数据也未计入其中)。换言之,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但利用率却异常低下。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仅为印度的3/4,德国的1/4。
在张国宝看来,曾经的规定“装机规模在5万千瓦以上的风电项目须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5万千瓦以下的只需要在省区级发改委核准”是造成风电“大跃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为了不用国家发改委批,各地就批出了好多个4.95万千瓦(的项目)来。明明是10万千瓦(的项目),他分两次批,那就不用找你国家发改委了,(地方)自己就批了。”张国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
如今,正值“十二五”开局年,根据规划2015年和2020年,我国风电规模容量分别为1亿千瓦和1.8亿千瓦。其中,作为新生事物的“海上风电”发展目标为2015年,中国将建成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形成海上风电的成套技术并建立完整产业链,2015年后,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将达到3000万千瓦。
遥想“十一五”期的陆上风电,今天的“海上风电”应该引以为戒。要知道,欧洲海上风电更用了20年,才达到目前35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而我国的发展目标已较欧洲快了四倍。中国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长军曾公开表示,“我觉得这个速度是合适的。因为陆地上的井喷式发展,是不适合海上的。所以在发展海上风电的时候要慎重再慎重,不能‘大跃进’。我认为500万千瓦是够了的。”
不久前,国家局审定并发布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风电产业发展急需的18项重要标准,同时,为遏制“4.95现象”也收回了风电项目地方审批权,虽然这显示出管理层正在高度重视风电的‘大跃进’,但新政的效力与执行力究竟如何却也仍有待市场验证。
与此同时,更应时刻警醒我们的是曾经发生在“中国风电”身上的一切一切。在媒体不夸大、尊重事实的正确舆论导向下,管理层、市场、投资者坚决不能让“中国高铁”的历史在“中国风电”身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