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记者到特高压晋东南变电站采访特高压交流扩建工程施工情况。在现场,记者看到了冒雨施工的作业人员,还遇到了该站站长杨爱民。杨爱民说,施工期间,他们加班的次数更多了。他身旁的秦艳伟,原本当天应该休息,但是又出现在这里。“加班是为了施工顺利,确保工程早日投运。”杨爱民说,“因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扩建工程都太重要了。”
“十二五”特高压建设的起步工程,连接华中、华北的能源大通道,凭借这两点,扩建工程的价值就十分突出。透过这两点,我们也能看到展现扩建价值的二维镜像。
起步工程的示范意义
“十二五”伊始,特高压就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特高压建设被写进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这意味着特高压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特高压已不是一家企业的事情,而是与国家经济建设息息相关的决策。地方层面,2011年年初,山西、陕西、新疆等至少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直接提出发展特高压的思路;湖南省“两会”期间,湖南省政协一号文件则直接针对“十二五”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将特高压线路建设作为重要选择。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1月6日特高压扩建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上,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的话即是答案。他表示,从基本国情出发,只有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实现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才能保障能源可持续供应,促进节能减排,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和电力制约难题,实现能源和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
“十二五”特高压建设驶入快车道,而特高压交流扩建工程作为“十二五”时期建设的第一个特高压项目,重要性自然倍增。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郑宝森说:“此次扩建工程是‘十二五’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起步工程,将对特高压建设运行起重要的示范作用。”
示范作用体现在,它将进一步验证特高压交流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能力。在晋东南站,杨爱民站在一组巨大的变压器前说,这是新增的一组主变压器,使扩建后的线路输送能力增加到500万千瓦,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示范作用的另一个表现是,它进一步推动了特高压技术创新。扩建工程应用了世界首个特高压串联补偿装置,丰富完善了特高压输电技术与装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专家表示,串补装置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特高压工程的输送能力,增强系统稳定性,改善运行电压和沿线电压分布,是确保工程实现500万千瓦输电能力的先决条件。
起步工程开个好头,必将促进其他工程建设,最终实现特高压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能源通道带来经济效益
如果将视野从国家层面转移到区域层面,譬如工程线路沿线的山西、河南、湖北三省,我们会发现,扩建工程的建设,为三省乃至华北、华中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扩建工程对于山西而言,是其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
2011年3月1日,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冒雪前往晋东南站,考察扩建施工情况。他说,希望长治市继续加快电源点规划和建设,实现煤炭就地转化,深化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推进山西正在实施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煤是山西的主要商品之一,据统计,山西省每年输出煤炭4亿吨以上。如何转变卖煤模式,实现煤炭资源效益最大化?成为山西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课题。
特高压实现输煤变输电,则是重要的解决方法。据山西省电力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通过新增特高压外送线路,使外送电规模比现在增长3倍以上,从而推动山西能源经济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特高压扩建对河南的作用,则在于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保障。
2010年4月,中原经济区被确立,引发了投资热潮,对电力供应也产生了新的要求。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电力需求引起政府关注。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提高能源保障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为中原经济区提供更可靠的电力支撑。
扩建工程完工后,南阳开关站升级为南阳变电站,这使得特高压真正在河南“落地”。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实施“外电入豫”,将是保障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电力需求的战略选择。
湖北乃至华中区域面临的是用电紧张形势,同样需要特高压来缓解。
华中电力调控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冬明春,华中地区电煤缺口超过1500万吨。在电煤供应短缺的制约下,华中地区用电紧张形势将进一步加剧。特高压交流扩建工程投运后形成的输电通道,是当地电网度冬的重要“外援”。在扩建前,该通道就已经是华中电网电能供应的重要来源。截至2011年11月,华北火电送华中超过160亿千瓦时,替代运煤530万吨。可以想象,扩建后的工程将发挥多么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