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供电所台区经理在对辖区电力用户进行报修服务。
□文、图/本报记者 潘 玲 通讯员 张 娟
何宗民是湟源县和平乡茶汉素村村民,最近打算在自家旁边的小树林里建农家乐,但想想繁琐的各种手续,他就头疼:“就拿接电来说,几年前,我的一个亲戚在供电所申请铺面用电,来回跑了两三趟,用了三天的时间才搞定。”
负责这个片区的台区经理韩子轩知道后,立刻教何宗民用手机扫村公示牌上的“掌上电力”二维码申请用电。另一边,供电所的柜员薛晓花的电脑上已经接到了用电申请,看着上面的信息,薛晓花通过移动作业终端找到客户所在台区,在客户就近电杆处找到表箱,出具了供电方案、起草合同及配表。全程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之前一天的工作。
看着自家院里的小水泵通上电咕嘟嘟地喷着水,何宗民感叹道:“往供电所一趟都没跑,电就通上了,实话方便!实话效率高!”
何宗民说的这个供电所就是位于湟源县的和平供电所,由24名员工组成,辖区供电面积824平方公里,负责辖区4乡1镇,74个行政村,13439户用电客户供电服务工作,是我省第一个“全能型”供电所,第一个五星级乡镇供电所,也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五星级乡镇供电所。
全能型供电所,全在哪儿?能在哪儿?简单地说,就是构建快速响应的服务前端,在台区经理专业培训“一专多能”上做“加法”,在客户用电需求的环节上做“减法”,建设业务协同运行、服务一次到位的供电服务新模式。
和平供电所按照管辖台区连片、就近等方便服务的原则,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台区经理全覆盖,确保每位用户都有自己的“电管家”。不管缴费、咨询、装表接电、处理故障,电力用户都可以在微信群里“呼喊”客户经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客户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台区经理李国盛说:“我不仅从一名只会接线的线路员成长为能抄表抢修装表接电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所里将我们的绩效工资和工单挂钩,从以往的‘派’工单转变成‘抢’工单,技能水平高的台区经理接的单越多收入就越高。我们的干劲十足,用户对我们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真是太好了!”
和平供电所还深入推进营配业务末端融合,对所辖设备和用户数据的掌握更加深入,为采集成功率提升、线损治理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低压客户供电方案所内答复,台区经理即时装表接电,大大降低了低压客户的报装时限,为开展客户用能分析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和平供电所所长王生孝介绍:“去年冬天,我们对和平中学的用电及冬季采暖用煤情况进行分析后,建议进行电能替代改造,和平中学在完成煤锅炉替换为电锅炉之后,冬季用能费用大幅下降,学生再也不用在落满煤灰的操场上锻炼了!”而在用电抢修方面,和平供电所通过供电指挥平台的建设,结合准确的营配基础数据和各应用系统信息,特别是试点台区安装的能主动发送停复电信息的新型智能电表,实现了准确识别,快速定位,精准抢修,完成对客户的主动服务。
从和平供电所2017年和2018年1至4月的指标比较,可以看出,售电量从1845.3万千瓦时增加至2038.7万千瓦时;线损率从6.72%跌至4.75%;采集率从98.3%提升至99.8%;投诉事件由3起降低至0起;平均接电时间从3-5天缩短至24小时;平均故障处理时长由62分钟缩短至47分钟。
业务运转效率更高、人员素质大提升、电力服务更智能,和平供电所通过服务的“加法”和流程的“减法”,让农村用户享受到了便捷智能的用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