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替代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实现能源战略转型的重大举措。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共计推动电能替代项目1.3万个,完成替代电量503亿度,相当于在消费端减少直燃煤23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3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91万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客户生产效率,促进了技术进步,为客户带来经济、安全、清洁等多重效益。
在过去的一年,电能替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电能替代工作的机遇与困难并存,电能替代工作既面临有利形势,也存在许多困难。
一是国家治理大气污染,为电能替代提供了有利环境和重大机遇。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直燃煤比重过高,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落实方案,提出了治理目标和计划。2014年11月,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实现能源转型。这表明,当前电能替代工作面临着有利形势。
二是电能替代潜力巨大,具有广阔市场空间。从我国能源结构看,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比欧美国家高出约40个百分点,电能替代空间广阔。如果不考虑经济性,仅从当前技术可行性考虑,替代潜力约1.8万亿度。
目前,电窑炉、电蓄能、热泵、碳晶加热、港口岸电等技术,已经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推广价值。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政策逐渐到位,电能替代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三是电能替代工作依然面临许多困难、任重道远。虽然各级政府已逐渐认可电能替代,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但部分政策仍存在针对性不强、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含金量高的强制性关停环保政策、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和价格政策还十分有限,已有的补贴、奖励政策还难以落实到位。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告别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与传统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电能具有高效、节能、清洁的特点,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电能替代战略,可以减少城市大气污染,促进雾霾治理。
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要全力推进电能替代工作,确保实现650亿度替代电量。
首先,要努力拓宽电能替代领域。大力推广成熟替代项目,积极开辟新领域、新模式。一是继续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热泵、冰蓄冷、家庭电气化等传统项目。细分客户个性化用能需求,制定便于实施、费用较低的电能替代组合策略,如“电锅炉+热泵”“电锅炉+燃气锅炉”等方案。二是因地制宜拓展新技术,对居民区、学校等用户推广碳晶、电热膜、发热电缆等技术,在企事业单位食堂推广电磁灶、电蒸锅,在港口地区推广岸电替代,在油田推广电动钻机,在油气输送管线推广电力加压等。三是利用富余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或高效火电机组,替代燃煤自备电厂发电;积极通过发电侧竞价等方式,降低客户成本。
其次,要创新电能替代工作机制。强化工作协同,整合优势资源。一是在报装受理、勘察以及用电检查等环节,收集潜在项目信息,由专人全过程跟踪服务。二是开辟业扩报装绿色通道,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简化项目管理流程,大力推广打包项目和应急增补项目机制,提高配套电网建设的时效性。三是在争取电网合理回报的前提下,在建设、投资等方面,优先支持替代项目的配套电网工程。四是支持节能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电能替代项目,推动项目落地。五是整合行业协会、设备厂商等资源,建立电能替代推广合作机制。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要深入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和典型设计研究,做好技术储备和应用支撑。
再次,积极争取支持性政策。加强政策研究,加大争取力度。争取将电能替代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方案、能源发展规划和地方发展规划。结合污染防治,争取出台城市中心区关停燃煤锅炉、淘汰老旧汽车等强制性政策。应争取出台电能替代项目及其配套电网建设资金补贴,分散式居民电采暖分线分表计量,并执行居民合表电价等激励性政策。
最后,大力传播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形成示范效应,引导全社会改变用能习惯,使用清洁电能。可以通过现场宣传会、技术交流会等多种方式,宣传电能替代理念和技术,积极营造氛围。
2015年,要积极开展电能替代的商业模式、技术领域等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创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