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明, 男,汉族,出生于1952年2月,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赵世明同志先后在地方政府和企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现任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赵世明同志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地谋发展,面对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以一个出色领导者的远见和对行业发展的准确判断,在新能源领域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倾心尽力,以打破常规、创新求发展的意识和思维,带领新能源公司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以超常的发展速度,连续超额完成集团公司的考核指标,开创了华能新能源公司发展的新局面。
持续改革创新 助力行业进步
——赵世明同志业绩介绍
赵世明同志先后在地方政府和企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熟悉宏观、微观经济领域的发展,在地方政府工作期间分管多个经济领域的工作,大力推进企业改革,熟悉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领导和实践经验。调入华能工作后,曾在华能财务公司、综合产业公司和新能源公司担任总经理,对多个行业和相关领域发展具有卓越的判断和决策力。到华能新能源公司工作后富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开展工作,为发挥新能源公司绿色能源的专业力量,他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地谋发展,面对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以一个出色领导者的远见和对行业发展的准确判断,在新能源领域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倾心尽力,以打破常规、创新求发展的意识和思维,带领新能源公司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以超常的发展速度,连续超额完成集团公司的考核指标,开创了公司发展的新局面。他知识全面、善于思考、热爱所从事的行业,对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有深刻的认识和研究。目前已作为风力与潮汐专业委员会专家入选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能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勇担重任,自我加压,不断创新进取,并以出色的领导力和个人修养,获得了职工的一致认同。
华能新能源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 2007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三年创造了发电量、营业收入、总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发电装机和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三年装机规模由十几万千瓦发展到超过200万千瓦,居国内第二位,全球第十三位;创造了设备利用小时数、机组可利用率、单位千瓦利润、以及风电创优工程四项全国领先。荣获中国华能集团公司2009年度先进企业、前期工作先进单位、基建投产先进单位、基本建设安全文明奖等。三年的快速高效发展,不仅创造了中国风电领域技术管理的领先和效益第一,全球风电增长速度第一,而且结合中国风资源特点和市场化水平创造了适合中国特点的风电发展模式,成为中国风电产业的思想文化领先者,技术进步的引领者和风电设备国产化的助推者。
一流战略目标 引领科学发展
2002年,华能新能源公司领导潜心研究能源走势,找准切入点。化石能源不可持续,一方面全球石油可用不足50年,煤炭可用不足百年,另一方面环境无法承受。人类能源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由替代能源到主流能源最后成为主导能源这一能源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由此推断,未来30至50年将是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由替代能源走向主流能源甚至成为主导能源的时代。因此开发绿色新能源,打造国际化绿色能源领先企业,就成为华能新能源公司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战略思想基础。2004年,在业内外对风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氛围下,华能新能源公司首次提出“风电产业化”的思想,2007年首次提出风电将成为国内国际第三大电源。据此,2007年,华能新能源公司领导层紧紧把握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提出“加快发展、管理上水平、构建绿色能源企业文化”三项阶段性历史任务,确立了一流的战略目标,就是“全力以赴发展以风 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在较短时间内,使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企业”。
清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以及强大的执行力,使华能新能源公司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确立自己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地位和优势。2007年下半年,华能新能源公司开始发力,启动开发资源行动,三年新能源项目储备容量位列全国领先,构建了东北、华北、华东、南方、蒙西、新疆六大风电基地,逐步形成辽宁、通辽、山东等规模化发展的第一梯队。 在国家风电区域电价出台之前,华能新能源公司即加大云南、广东、山西等电价高、效益好地区的开发力度,迅速形成第二梯队,支撑公司后续发展。2007年至2009年的三年间,华能新能源公司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华能集团公司的安排部署下,按照合理的发展战略,向着一流的目标快速发展,由最初的国内排名十几位跃居第二位,由名不见经传到世界风电企业15强,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其中,发电量、营业收入、总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发电装机和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按照国际权威组织BTM的统计结果,华能新能源公司近三年的控股装机容量和电力销售的年复合增长率均居全球风电企业之首。
目前,华能新能源公司在全国17个省区拥有风资源储备,在通辽、阜新、山东等地冲击百万装机的同时,第二梯队的广东、山西、云南、江苏、贵州、新疆、贵州、吉林等地也在加快发展步伐。同时,华能新能源公司海上风电项目和太阳能项目开发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充足的项目资源储备,维持着高速的增长率,华能新能源公司在向着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企业大踏步的前进。
先进管理模式 创造良好效益
2007年以来,华能新能源公司利润年年翻番,尤其是2009年较2008年相比翻了两番,单位千瓦利润位居全国之首。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华能新能源公司始终将战略布局放在首位,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增长与效益兼顾的原则,已投产的项目大多分布于风资源丰富、高电价、电网接入好的地区,另一方面是专业化与区域化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效率和盈利能力。
针对中国风资源及市场分布的特点,华能新能源公司主要领导首次提出专业化与区域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公司鼓励专业与管理领域的探索与学习,并逐步在风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专业化、风电场设计标准化、基建管理规范化、运营维护区域化、后评估制度化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专业优势。在测风方面,华能新能源公司率先进行沿海测风,公司的江苏、山东沿海测风方法已被列入到大学教科书,是国内海上测风的样板。华能新能源公司通过微观选址、主机选型、区域化管理以及多元化融资手段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几个百分点。华能新能源公司之所以有全球最高的年复合增长率、有全国最好的效益水平,与专业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中国风资源大多位于“三北”,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且风场分散,机组数量多,维修任务重,管理难度很大。华能新能源公司潜心探索,通过区域化模式进行营销攻关与运营管理,保证高效运转。重大配件、管理与检修人员以及大型设备由区域中心统一调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机械资源、备品备件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作用。在快速发展中,华能新能源公司管理层研究探索出一条适用于风电产业的链条最短、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专业化与区域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持续改革创新 助力行业进步
华能新能源公司成立之初,公司领导层以较高的理论思维预判到能源变革时代的到来!2004年,华能新能源公司首次提出“风电产业化”,2007年首次提出风电将成为国内国际第三大电源。在2010年上半年最新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草案中,风电规划装机仅次于火电与水电,与公司领导2007年提出的“风电将成为国内国际第三大电源”这一论点不谋而合,显示了华能新能源公司领导层的高瞻远瞩和准确预判。作为新能源的专业公司,尤其是公司主要领导打破传统产业思维模式,在清醒理智的分析判断之后,做出富有远见、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抉择,助推产业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也使企业站在了时代与发展的前沿!
2008年初,公司根据中国风资源情况提出了长叶片风机的理念,并推动制造商创造出82m风机叶片,在造价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发电量。2008年,长叶片风机最早在华能新能源风场试用,2009年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公司综合欧式箱变与美式箱变的特点,创造出经济适用、符合中国风电场的“华变”,这是真正适用风电系统的箱式变压器。主机和箱变的技术创新以及先进的测风方法、客观的风资源评价与科学的微观选址是新能源保持行业领先、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
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源于国产风电设备业的崛起。中国风电设备商在欧洲先进风电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适合中国风能特点的技术因素,通过技术进步,研究出适合中国需要的风机,降低了成本,加速了产业发展脚步,形成了风电发展巨大的时空压缩。在这个过程中,华能新能源公司功不可没。华锐公司的第一台兆瓦级风机,第一个国产化兆瓦级试验风场,第一个2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第一个50万千瓦规模大型风场都出自华能新能源之手。尤其是阜新工程首期50万千瓦工程及后续30万千瓦工程,全部采用华锐机组,对于推进我国风机设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提高国产设备的竞争力以及推动产业快速蓬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凝聚内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华能新能源公司2007年以来能够用短短三年时间做到高效快速的发展,创造出风电产业世界第一的增长速度和中国最好的经济效益以及适应中国特点的技术经营管理模式,关键是管理机制的创新。风电是新兴产业,专业化人才少,且需求量大,公司在确定了一流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面向市场广招贤才时如何把握是关键。华能新能源公司的基本经验是围绕实现创建世界一流风电企业的宏伟目标,坚持五项用人原则。第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德有三条标准,一是系统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对绿色能源风电产业有前瞻正确的认识;二是对国有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对央企做为执政党基石的作用有清醒认识;三是品行端正,为人正直,职业操守优良。在干部德才相当时,优先选用德行好的人才。第二,专才组合班子整体功能最优的原则。从华能新能源公司本部到下属企业,各级班子做到了专业互补,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或一加四大于五的功能,效果明显。第三,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原则。谁干用谁,谁能用谁,谁能打开局面用谁。对那些要官的、论资排辈的、专托人走门子的坚决不用。第四,关键岗位用最优人才的原则。三级公司的一把手、总工程师必须是成手、硬手,干过风电有风电经验的,这也是公司实现快速发展、不走弯路的关键一招。第五,使用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新能源是新兴产业,国内外都缺少专业人才,因此,系统培养和使用中培养就很重要,关键把握两条,在副职和中层岗位上,一是大量选用德行好,二是有发展潜能的人才,在实现一流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培养造就一流人才。公司通过选派业务骨干赴欧洲培训,委托清华大学举办两期风电培训班,现有50名学员均已成为专业骨干。
构建先进文化 铸就企业辉煌
构建企业文化,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什么样的经营思想,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什么样的职业情操,就有什么样的企业竞争能力。在新能源这个战略新兴产业刚刚兴起之时,构建一个与时代与新产业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就成了公司的历史任务。2008年工作会议上,华能新能源公司围绕集团公司三色文化,提出构建“和谐、创新、追求卓越”为基本特征的新能源特色文化。几年来,具有学习型特征的企业文化已经逐步形成,对企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华能新能源公司倡导和谐。公司内部管理以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和造就人为目的,为员工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通过发展共识和有效激励,开发员工的潜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的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企业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的一流目标相一致,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助推公司快速成长。华能新能源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已经形成共谋、共生的系统形态和长期稳定的和谐信任合作机制,不仅赢得了厂商、设计和承建单位的信任,也赢得了政府、群众以及电网公司的尊重与支持,才赢得了今天的成绩和地位。华能新能源公司风电项目与自然、人文环境保持着协调发展。阜新高山子的风电主题公园、威海的沿海风电景观大道、广东南澳的生态绿岛、盘锦风机与稻田的交相辉映、呼伦贝尔的草原风场都是我们与山地、林地、农田、草原、海洋和谐共存的生动典范。
华能新能源公司鼓励创新。风电产业化思想、助推设备国产化决策、专业化与区域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长叶片风机、华变都源于公司“打破常规,创新求发展”的意识和思维!
华能新能源公司追求卓越。当公司主要领导预判到能源变革时代即将到来之时,公司给自己设定的是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并把全体员工的思路统一到这个美好愿景上来。几年来,华能新能源公司正是因为有了无所畏惧、争创第一的奋斗目标和美好愿景,有了打破常规、创新求发展的意识和思维,有了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政治气氛和精神境界,才有了超过200万千瓦的装机、全国领先的盈利水平和全球第一的增长率,才有了一流的人才和团队,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管理模式,占据了世界新能源企业领先方阵,向着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企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