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播报 |
优秀企业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人物 > 优秀企业家 >
郑声安
发布日期:2011-08-19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未知

 


郑声安,男,汉族,出生于1962年12月,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水力发电学会规划与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水力发电学会理事,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其主持设计的水电工程多次获得国家和四川省的奖励。2008年10月,郑声安院长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人物”称号。2005年被省委宣传部、省国资委等授予“四川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经济人物”、“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优秀院长”、同年还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七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四川省人事厅、建设厅授予“四川省建筑业先进个人”。  
为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提供卓越的工程管理与工程技术服务
——郑声安同志业绩介绍
成都院地处水力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建院五十多年以来,完成了西南及西藏地区百余条河流的水力资源普查和复查;完成了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等及重庆、西藏地区近40条流域和河段的开发规划;完成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规划197座,发电总装机容量1.05亿kW,占我国水电规划20%;设计并建成发电的二滩、羊湖、龚嘴、铜街子和福堂等水电站120余座,总装机容量近2000万kW。这一步步的发展离不开成都院人的智慧和努力,更与郑声安院长大胆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领导密不可分。
郑声安同志刚开始工作时,摆在面前的困难不同一般,由于大学所学的水工建筑力学,偏重于水电站建设中力学理论的研究,与实际工作中的水工建筑结构设计有很大差别,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刻苦钻研,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学校到单位、从理论到实践的磨合过程,先后主持或参加了渔子溪二级、冶勒、瀑布沟、东西关、锦屏一级、溪洛渡等二十多个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郑声安同志负责冶勒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的坝工设计工作,完成科研项目《冶勒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与面板石坝二维非线性有限元静力分析》的研究和专题报告,较好解决了该水电站在深厚覆盖层及不对称沉陷基础上建筑高坝的问题。在主持东西关电站闸坝枢纽布置及结构、水力设计中,针对防渗问题大胆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大流量低佛氏数河流泄洪闸与溢流坝的消能问题,有效地处理了闸坝稳定安全性、防渗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关系。主持完成了水电站气垫式调压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在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地下气垫式调压室,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较好地解决了水电建设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主持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型选择并成功解决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建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拱坝的技术难题,保证了锦屏一级水电站顺利推进。
郑声安同志主持的水电工程项目设计,不仅用户满意,而且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节约工程投资共十几亿元人民币。在各种刊物和学术交流会上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多篇,贡献突出、业绩显著,其主持设计的水电工程多次获得国家和四川省的奖励。具体如下:
四川省甘孜州雅拉河木格措金盖龙头水库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四川省2002年度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重庆火溪河鱼跳水电站获四川省2002年度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2007年,水电站气垫式调压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南桠河冶勒水电站工程设计获四川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2008年金康水电站工程设计获四川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09年唐家山堰塞湖应急除险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9月,不到39岁的郑声安同志担任成都院院长,作为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在全国水电勘测设计企业中名列前茅的成都院的带头人,郑声安同志以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高超的管理艺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带领全院职工不断地为国家水电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在其担任院长期间,成都院的生产经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1年新签合同额3.92亿元、营业收入为2.61亿元、利润总额为395万元;到2009年底时,我院新签合同额达35.9亿元、营业收入达27.26亿元,利润总额达2.91亿元,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度增长。以郑声安为代表的全院干部职工税法观念强,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缴纳税费总额从2001年的540.67万元增长至2009年的17337.84万元,连续多年被成都市青羊区政府誉为纳税大户。职工的个人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呈现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氛围。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升了成都院的企业能力和水平。
在改革创新方面。
完成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根据国资委关于推进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工作部署,郑声安院长高度重视,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统筹部署我院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2006年底,我院完成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院属六家辅业单位成功改制为全民营或国有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三年多来,各改制公司在我院的扶持下,通过自身努力,其管理机制建设、质量控制、市场经营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营业收入、利润与2007年相比,最高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3.7%、60.78%。
完成了总体发展战略研究与定位。自2003年以来,郑声安院长启动了我院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开始系统规划和构建我院未来的战略目标和相应战略保障措施。当前,我院确定的总体发展战略思路是“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相结合;优先做大做强现有主业,大力拓展国际业务和相关工程业务。”为保障我院战略目标的实现,按照工程公司的管理模式,对我院进行了部门整合和生产组织关系的调整,初步形成了支撑我院业务发展的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当前成都院正向“保持在水电勘测设计行业领先地位、保持企业和职工收入的稳定与提高、保持成都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全方位着力打造国际型工程公司。
在市场拓展方面。
继续巩固我院水电勘测设计主业市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的大好形势下,相继承接了溪洛渡(装机1386万kW)、瀑布沟(装机360万kW)、锦屏一级(装机360万kW)等大中型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全院正在郑声安院长的带领下,加紧进行各项工作,保证这些在川大型电源点建设,为促进四川经济、全国电力工作发展乃至整个国计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抓住重点项目的同时,也积极拓展国际及省外市场,为做好进军西藏市场,派了考察队伍到雅鲁藏布江无人区进行实地考察,取得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市场开拓打下良好基础。
郑声安院长注重对水电、水务等方面的投资,截止目前,我院已投资水电权益容量123.50万kW,污水处理BOT项目6个,设计处理能力18.6万吨/日,2009年投资收益达2400万元。工程总承包业务由于有投资带动,发展较快,目前在我院合同保有量中,总承包业务已占总额的1/3,到2009年工程总承包业务已成为我院的主要业务之一。截止目前,我院已经完成和在建总承包项目共计14个。
在围绕水电主体项目开展工作的同时,郑声安院长提出了建筑、交通、市政、环保等业务的拓展目标。在山区小城镇、施工营地规划设计方面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业主的认可,完成了包括汉源新县城城建规划和勘测设计在内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规划设计近150项。承接了40余座大中型水电站场内交通工程、对外交通工程、库区复建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总承包,合计完成各等级公路约840km,完成各类桥梁设计140余座,在高原山区公路、桥梁、隧道规划设计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优势。
积极开发新能源。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供节能环保的能源,郑声安同志决定开拓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市场。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作方面,目前我院已基本完成西藏中部地区光伏发电项目的规划选点工作。完成西藏阿里10MWp光伏电站的预可、可研阶段的勘测设计,并通过审查,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同时,我院承接西藏中部电网5个场址、总装机规模85MWp的光伏电站预可行性设计工作。在风力发电项目设计工作方面,我院已完成德昌县安宁河峡谷风电场(一期)的预可研、可研阶段的设计工作,并通过审查。
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按照郑声安院长的总体部署,积极追踪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等地区多个国家水电项目;加大了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我院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近5年来,已经完成国际项目3个,正在执行的项目9个,正在跟踪的国际项目10多个,涉及十多个国家。其中,以联营体形式中标哈萨克斯坦玛伊纳水电站项目。中标马里MARKALA水电站EPC项目等。
在加强企业内控能力方面。
面临水电开发的大好形势,院尽可能占领市场,郑院长提出了管理是基础,管理出效益,对我院内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
实施了以项目为核心的生产管理。自2001年9月上任以来,郑声安院长对我院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工程项目管理的机制逐步推进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实行专人专管、责任到位、统一协调,充分调动各方人、财、物及技术资源,使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效益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发挥出企业生产能力,我院承担的大小100余项工程得以高效、有序地推进,受到政府、业主的充分肯定。
对职能部门实施目标管理。围绕院发展战略,以目标管理为基础,按照平衡计分卡“财务、客户关系、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纬度建立了绩效指标体系,着重考核了部门目标完成情况和职能履行情况,促进了院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起与国际型工程公司相适应的生产管控体系,并确保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行;对勘测设计综合项目和总承包项目全面深化质量、进度、费用风险控制等目标管理,并完善相应的目标考核与激励机制;制订生产部门产值结算与分配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结算与分配机制。
全面提升质量管理。以强化贯标作为实施“精品战略”、“建一座电站、竖一座丰碑”的保证,增强全院职工以质量求生存、促发展的意识,提高了全院质量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业主的好评与信赖。在郑声安院长的主持下,我院多年一次性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于2006年正式发布了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2007年获得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颁发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证书。我院自始至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满意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理念,实施用户满意工程。自2006年至2009年,连续四年保持了“全国用户满意先进企业”称号。
强化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控制财务风险。郑声安院长积极推进我院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梳理完善预算管理流程,加强预算全过程控制和评价。加强项目成本费用管理,完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流程和办法,完整归集项目成本内容,认真分析项目成本支出,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流程,使我院财务管理更加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更加合理有效。以集团化管理为目的,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减少内部核算层次,加强了院本部与内部单位及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沟通,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发挥集团化管理优势。
在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方面。
郑声安院长十分注重用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引导和培养员工,他邀请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国内著名大学学者为员工授课,讲授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启迪思想、开拓思路。此外,他在积极引进博士生等高学历人才和行业的优秀人才的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职工继续教育体制。
截止2009年底,我院在册职工167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20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8人,副高级职称468人,中级职称402人;博士学历15人,硕士学历281人,本科学历950人。院人才结构体系合理,基本形成既有顶尖级专家人才、又有一大批中层技术骨干和广大生产技能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良好人力资源格局。全院人员整体结构、配置趋于科学合理,满足了院生产经营及发展的需要。
我院被河海大学授予成为其“西部研究生基地”,同时我院也是水电勘测设计系统内第一家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2006年至今共有7名博士进站,2009年4名博士后按期完成科研课题并顺利出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和运行对增强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重大技术问题研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郑声安院长一直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将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应用在生产设计实践中。我院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制约巨型水电工程勘测设计的关键技术难题,而且还在环境保护、气垫式调压室、数字工程等方面形成新的核心技术,综合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研发投入逐年提高,自2006年以来共投入3.48亿元。科技投入促进院科研能力和技术实力稳步提升,期间获得集团公司级以上各类成果奖177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申请专利26项、计算机版权3项,授权1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承担了各级别科研项目67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21项、集团和本院的企业技术标准14项。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近三年,我院获全国、省、部级等各类奖项117项。2009年,我院被授予“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院成功的推广了三维协同设计,并实施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atrixOne项目管理系统已在所有设计项目中全面应用,初步实现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完成了项目绩效监控系统及系统优化。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总结和提炼我院五十多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完善了我院以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初步形成了我院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框架。以不断提升我院综合实力和建立我院行业和社会美誉度为目标,加强了我院的物质文化建设;以强化我院内部管理和建立企业标准为基础,加强了我院的制度文化建设;以提升我院整体形象和服务意识为目标,加强了我院的行为文化建设。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
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四川、西藏两地政府“十一五”、“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川电外送”和“藏电外送”研究,并完成了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岷江、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夏布曲等四川、西藏地区的大中型河流规划研究。我院作为中央在川企业,为四川、西藏两地的能源发展,特别是水电基地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全面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郑声安院长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院应急预案,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应急工作机构,组织了重灾区受灾职工和家属的自救、转移、安置工作。在做好自救工作的同时,立即投入到四川水电工程应急排险和次生灾害防治工作中。在最短时间内派出技术人员对紫坪铺、沙牌、太平驿、映秀湾等已建和在建水电工程受损调查分析和除险工作。承担了包括唐家山等12个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堰塞湖应急排险技术支持工作,为震区流域安全度汛、次生灾害的防治和受损工程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抗震救灾中,郑声安院长带领我院勇于承担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在水电工程抢险、堰塞湖整治、次生灾害防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国家及四川省政府的认可,郑声安院长和我院共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务院国资委、水利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各类表彰19项。2008年10月,郑声安院长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人物”称号。
在长期的工作中,郑声安院长十分了解边远山区群众生活的艰苦,尤其是当地失学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深深地触动了他,在他的倡导下,我们成都院的职工纷纷为边远山区群众捐赠衣物,为解决他们的困难,同时,自觉捐款,建起了一座又一座希望小学。十几年来,成都院已把为当地建希望小学当作我们主业工作外的“附属”工作,用他的一句话说:“我们的电站建在哪里,我们的希望小学就要建到哪里”。
通过郑声安院长与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我院先后获得了建设部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四川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四川省优秀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省“九五”重点建设先进集体、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2005-2009年在美国ENR、中国建筑时报联合评选中国设计企业TOP60强排名第6-8位,2009年获得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标杆企业称号。
郑声安院长因其出色的领导才能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于2004年被省委宣传部、省国资委等授予四川省第八届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称号;他在管理上、体制上勇于创新,2005年被省委宣传部、省国资委等授予“四川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经济人物”、“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优秀院长”、同年还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七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四川省人事厅、建设厅授予“四川省建筑业先进个人”。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