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高压”概念登陆中国以来,也引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不过,日前,多位业内人士都表达了对发展特高压电网的支持。
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单业才表示,为支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缓解煤电运紧张矛盾和节能减排压力,必须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国家电网华中分部党组书记毛日峰则以湖北为例,强调了特高压建设的重要性,并表示,“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建设美丽中国,客观上迫切需要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另外,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加快华东特高压电网建设。
公开资料显示,特高压输电指的是1000kV交流电压和±800kV直流电压输电工程和技术,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但是该工程在中国出现之初,却是饱受争议。尤其在2010年末,23位电力行业老专家集体联名上书反对建设“三华联网”特高压交流,使得反对声达到高峰。他们反对的理由包括,交流特高压技术不太成熟、电网全国联网有导致全国大停电的危险、建设成本高等。
直至目前,虽然质疑声并没有完全消减,但面对着能源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均衡等诸多矛盾,特高压发展提速的呼声显然占了上风。据分析,呼吁发展特高压的省份有个共性,经济都比较发达,用电需求较高。但是我国目前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这就造成很多经济发达省份每年有九成多的一次能源要从外省调入,环保、运输压力巨大。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采购与运输压力等矛盾逐渐凸显。“这些客观情况,决定了我国能源发展必须走集约化开发、远距离大规模输送道路。” 毛日峰如是说。而特高压电网则正符合了这一特性。
另外,特高压电网还可能成为解决目前环保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因为特高压能使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成为可能,太阳能、风能等可以通过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智能电网实现入网。
特高压电网为何在“荆棘丛”中前行?
在西方发达国家特高压没有商业化运行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发展特高压备受争议。人们质疑特高压经济性、环保性以及技术可行性。但考虑到能源资源分布与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现实国情,中国的确需要长距离跨区能源运输通道。
中国水电在西南,风电80%以上在西北,煤炭中心逐步西移,而电力消费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的京津冀鲁、华中东四省、华东地区。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稳步推进和中国能源开发重点不断西移和北移,“十二五”及中长期西部大型煤电基地、水电基地、风电基地、太阳能发电基地将迎来战略开发期,中国建设特高压电网实施远距离与大规模输电的重要性凸显。
两大电网公司积极备战特高压
近年来,中国特高压技术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掌握了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实现了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以及大容量换阀等关键设备自主研发制造。
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建成了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云南—广东(500万千瓦级)、向家坝—上海(700万千瓦级)±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其中,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于2006年8月获得国家核准,12月开工建设,2009年1月投入商业运行。截至2012年1月,已连续安全运行3年,输送能力达到了额定容量,在大范围配置能源资源,促进华北煤炭基地集约化开发和华中水电资源充分利用,缓解华中地区电力紧张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全长1907公里,最大输送容量700万千瓦,2007年4月获得国家核准,12月开工建设,2010年7月投入商业化运行。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50亿千瓦时清洁水电。
南方电网公司建设的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西起云南楚雄州禄丰县,东至广东省广州市增城,横贯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区,线路全长1373千米,铁塔2612基,额定电压±800kV,输电容量500万千瓦,自投运以来累计西电东送电量达317.7亿千瓦时。
争议一直伴随着特高压前行
自2005年国家同意启动特高压工作以来,业内对特高压的质疑不断。大家质疑特高压的经济性、环保性和技术性。业内普遍认为,欧美、日本等传统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没有进行商业化运行,中国却第一个吃螃蟹。
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认为,发展特高压是中国国情使然,欧美和日本没有发展是因为它们电力增长很慢。上世纪80年代起,前苏联先后建设了1900公里长的115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由于前苏联解体和送端电源未能按预定目标建设等原因,后来一直降压运行。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建设了427公里的1000千伏同塔双回线路。由于电力需求增长缓慢、核电建设计划推迟等原因,线路建成后也一直按照500千伏降压运行。
而中国发展特高压是国情需要,从发展阶段看,中国电力增长迅速,发展特高压空间很大。从中国发展建设情况看,这种势头还将保持10年左右。目前,中国城镇化水平不到50%,而政府目标是60%以上。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道路等基础设施都要快速发展,用电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
中国建设特高压初期,国内外对此都不看好。外国专家认为,中国人搞不出来,搞出来了技术也不会过关。而随着中国交流、直流特高压示范项目正式运行,这种质疑声音渐渐没有了。又有人提出,特高压沿途噪音大,附近百姓电视雪花点现象严重,对人体还有辐射。但经相关组织测评,特高压交流、直流的电磁影响低于500千伏,对人体无害;所谓的放电噪音基本听不到,各方面都在国际标准认可范围之内。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特高压是否经济,一直没有定论。据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特高压包括交流、直流投资将达到4000亿-5000亿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一般一个特高压站就要超过10亿元。目前电网资本回报率不足1%。因此,在重视电网社会责任的同时,应该对相关投入算经济账。
中国国情需要特高压快速发展
2005年以来,发展特高压先后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等规划中。这是因为,特高压输电有利于提高中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据国家电网介绍,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具有大容量、低损耗的特点,其输变电损耗远低于500千伏输电,能源输送效率大幅提升。按照国家积极推进煤炭行业整合,促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集团和煤电一体化能源产业集团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电,建设大型坑口煤电基地,有利于促进跨行业、跨地域大型能源集团形成,提高煤炭的生产安全度和产业集中度,提高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充分利用低热值的煤矸石、洗中煤、褐煤等,提升煤炭的整体开发和利用效率。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介绍,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经济距离能够覆盖从中国主要煤炭产区到中东部主要负荷中心地区的广大区域,且经济优势明显:在晋陕蒙宁地区采用特高压交流向中国中东部地区输电,到达受端电网的落地电价比输煤到受端建设燃煤电厂的上网电价低0.06~0.13元/千瓦时;通过构建交直流混合电网,从新疆、宁夏、蒙西、蒙东等地区采用特高压直流向中东部地区送电,输电的经济性更优。
据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介绍,在送受端煤价差为200元/吨标准煤时,输送距离在800公里以内,采用特高压输电方式比输煤更经济;当煤价差超过450元/吨标煤时,特高压输电的经济距离可提高到2000公里以上;当煤价差超过600元/吨标煤时,特高压输电的经济距离可提高到3000公里左右。
业内还认为,发展特高压输电有利于保障中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发展特高压输电可有效减轻铁路运输压力。长期以来,中国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运输方式,给煤炭运输带来持续压力,能源运输体系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电是实现能源运输方式多元化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地减缓铁路运输压力,保障综合运输体系的合理充裕度。
发展特高压输电有利于提高中东部地区能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通过对电力与铁路自然灾害事故的汇总分析发现,在灾害类型、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等方面,输煤输电在受自然灾害影响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输煤输电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减少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降低损失。通过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开辟向中东部地区输送能源与电力的新途径,形成输煤输电并举双赢的发展格局,可为建立新形势下的能源运输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增强中东部区域能源供应的保障能力。
对于缺煤缺电的省份,发展特高压尤为急迫。湖南省电力公司交易中心主任李湘祁指出,湖南处于煤炭运输末端与电网末端,发展特高压对该省具有战略意义。湖南省水电占全省装机近50%,每年冬季枯水期由于火电装机不足,外运电受电网线路因素不能保障,基本都缺电,历来是华中第一个拉闸限电省。为保证该省经济正常运行和居民正常用电,发展特高压的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