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播报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观察 > 资讯 >
脱硝电价实施进入倒计时 产业"井喷"将实现
发布日期:2012-12-14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科技日报

    脱硝电价全国实施进入倒计时

今天在京举行的“烟气脱硝产业与技术论坛”上,随着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宣布“脱硝电价全国实施进入倒计时”,舆论热议已一年有余的烟气脱硝产业“井喷式”发展的预期,将要成为事实。

去年9月21日,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新建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100毫克/立方米;从2014年7月1日起,除特殊机组排放量要求达到200毫克/立方米外,其余也均要求达到100毫克/立方米。

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火电厂排放标准,让火电机组烟气脱硝成为“十二五”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中之重。与此相应,《“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明确规定了氮氧化物减排指标,其中,火电、水泥两大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要求分别削减29%和12%;到2015年,完成4亿千瓦现役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对7000万千瓦燃煤机组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燃煤机组脱硝效率达到75%以上。

这一政策利好对产业的拉动,用刘炳江的话来讲,“包括相关设备制造、催化剂的制造,还有将来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的再生、处置等”。根据环保部测算,到2015年,需进行去除氮氧化物改造的现有机组和新增机组容量约为8.17亿千瓦,估计需投资1950亿元,年运行费用约612亿元。

据介绍,目前最成熟的脱硝技术为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其核心是催化剂,占总成本的40%,而催化剂属易耗品,使用寿命在24000小时左右,意味着需每3年一换。企业上马一套SCR设备,投资在1亿元以上。对此,国家通过企业达标排放即给予电价优惠的政策来补偿。

此前,环保部酝酿的脱硝电价政策为,在14个省份每千瓦时0.8分补贴的基础上,2012年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每千瓦时1.1分的财政补贴。刘炳江的“倒计时”一说,使业界待望已久的这一“真金白银”优惠,终于实实在在地“靴子落地”。

自主创新技术及配方:节约催化剂成本30%

此次“烟气脱硝产业与技术论坛”,由国内11家烟气脱硝领域内产、学、研组成的烟气脱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起,联盟理事单位包括:中电投远达环保、清华大学、国电龙源环保、浙江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院、蓝天环保设备、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上海碧科能源等。

据联盟理事长单位——中电投远达环保方面介绍,国内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目前已建或拟建的脱硝工程几乎均以购买欧美和日本技术使用权为主。部分环保企业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消化吸收也掌握了一定的烟气脱硝技术,但核心技术(特别是催化剂)仍未实现国产化,而引进技术存在着技术使用费高、可升级性差等突出难题。

为此,联盟共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高效低成本燃煤电站烟气SCR脱硝催化剂开发与示范”项目,该项目下设4个子课题,针对我国燃煤电站烟气脱硝催化剂原材料依赖进口,脱硝成本较高等问题,选择脱硝催化剂的关键原材料钛钨粉为突破口,开展国产化、高效低成本的蜂窝式催化剂的研发,同时开发适合宽温度范围的脱硝催化剂及其生产技术,通过技术的综合集成,在大型电站锅炉开展工业应用与工程示范,实现SCR脱硝催化剂整体产业链的国产化。

目前,由中电投远达环保牵头,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参与的课题——“催化剂关键原材料制备技术及基于原材料的配方研究”,已完成研发任务,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钛钨粉制备工艺,建成了年产1000吨以上的超精细钛钨粉生产线,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催化剂配方,摆脱了对国外钛钨粉的依赖,实现了催化剂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节约催化剂成本30%左右。

联盟方面介绍,国家政策到位加上核心技术的突破,催生SCR脱硝催化剂市场即将大规模启动。预期2010年—2020年脱硝催化剂需求量将达到50万立方米。采用自主钛钨粉可以节省成本约22亿元;而宽温度催化剂的推广,相对于现有中温商业催化剂,成本降低约20%,减排氮氧化物约170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270亿元。

做大不是问题,做强才是关键

在此次论坛上,刘炳江面对“在座各位脱硝大佬”,讲了“十一五”脱硫的经验教训:一开始鱼龙混杂,低价中标,各种各样的小公司遍地而起;但经过五年的减排洗礼,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市场份额很大的脱硫公司。现在,他们也乘势做起了脱硝。

刘炳江对烟气脱硝这块“大蛋糕”怎么来切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叮嘱大家,脱硝作为“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内容,“必须做强做大”。他介绍,现在做大不是问题,到今年年底,国内脱硝火电机组装机已达2亿千瓦,水泥、玻璃窑烟气脱硝将从一共3条线达到年底100条线;到2015年底,完成7亿千瓦的脱硝装机,也没有问题。但他同时强调,做强才是关键。目前全国脱硝催化剂生产厂家可能有60多家,其中有些就是几个人攒起来小作坊,做出来照样用。这种像“十一五”脱硫那样“遍地开花”的状况,“不能再重复了”。

刘炳江就此透露,明年初,环保部将组织300人的队伍,对氮氧化物减排情况进行核查,“重点就是看脱硝项目质量如何,运行如何”。

刘炳江最后拜托“在座各位国内脱硝产业的重量级人物”,一定要质量为先。他表示,一开始给业主做的质量好了,就没问题,你好我好大家好;但质量不好的,对不起,该处罚的处罚,“你在这个大蛋糕中的份额,就会受很大影响”。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