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播报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观察 > 资讯 >
风电产业乘风而上——从过去到未来
发布日期:2012-08-28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经济日报

    2011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1763万千瓦,累计装机6236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而在2005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仅有127万千瓦;2010年,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而在2005年,这一数字仅有10%左右。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2005年以来,我国风电发展迅猛,令世界瞩目。

在内蒙古赤峰市的草原上,巨大的白色风机和蓝天白云、碧绿的草原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役发电场赛罕坝风电场。“2004年,我们刚刚在这里起步的时候,什么配套设施都没有。一年到头刮不完的风,被当作这里的风害。”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资深员工告诉记者。

现在,这个风电场每年发电20亿千瓦时,相当于赤峰市460万人口半年的用电量,可节约标准煤70万吨。在这个风电场周围,其它几家风电场也已经陆续建成。风机成为草原上的风景,曾经的风害成为点亮万家灯火的清洁能源。

装机规模世界第一

从2005年开始,我国风电连续5年实现翻番增长,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4473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赛罕坝风电场仅是近年来我国风电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从2005年开始,我国风电连续5年实现翻番增长。2005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仅有127万千瓦,到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500万千瓦,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风电大国。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突破4473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2010年,丹麦知名咨询机构MAKE曾经发布调查报告说,中国厂商的迅速崛起正在改变着全球风电产业的格局,预计2011年到2016年期间,中国市场将占据全球市场装机量的38%左右。现在,中国风电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已经超过了这个当时被认为大胆的预期。201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达到创纪录的4170万千瓦,中国市场以1763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占据了其中42%的份额。

随着我国风电的发展,一批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进入世界前列。2011年,在新增风电装机规模全球排名前10位企业中,金风科技、华锐风电、联合动力、明阳风电4家中国企业分别位居第二、第七、第八和第十位。这4家企业占据了国内市场将近60%的份额,我国风电设备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在2003年之前,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产业。在内蒙古采访时记者发现,早些年建设风电场所用的风机设备,几乎全部都是进口的,2005年以后,国产的装备才逐渐多了起来。据统计,2006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259万千瓦中,国产设备只占三成,国外设备占比高达六成多。而且,当时只占三成的国内设备主要集中在800千瓦以下级别的风机设备,兆瓦级风机市场基本被国外企业独占。

现在,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已经从一个相对落后的产业,跃升至全球竞争者的位置。单位千瓦造价从“十一五”初期的7000元左右降到4000元以下,降幅达40%。同时风机关键零部件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包括风机叶片、齿轮箱、轴承、电机、变频器等关键零部件,在国内都有生产厂商。风机叶片、机架、轮毂、罩壳等我国都具有自主生产能力。

跨越发展原因何在

200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大门

几乎从零起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风电跨越式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时势使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而在可再生能源中,风电因技术较成熟、经济性较好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新一轮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结果,我国离地50米高3级以上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为25.8亿千瓦,其中陆地约23.8亿千瓦,近海约2亿千瓦。

其次,是政策支持。对风电发展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必须占新上机组的3%。当年7月,作为配套政策出台的有关规定要求,从2006年开始,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未满足国产化要求的风电场不许建设。随后,我国先后发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等,通过风电全额上网和税收优惠、直接补贴等政策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大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再生能源是政策推动的市场,当前风电的上网电价在0.51元至0.61元之间,远高于火电和水电的价格,带动了风电产业的发展。

再次,是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是,风电应用带动了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大发展。我国有比较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制造的风机在国内市场应用,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目前,通过高起点引进再创新,我国风机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兆瓦级风机的技术垄断,金风科技、华锐风电、联合动力等企业都具备了兆瓦级风电机组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能力,通过引进或自主研发、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测试平台、培养专业风电技术人才等措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金风科技开发了永磁直驱技术,开创了齿轮箱之外的又一风电技术路径;联合动力针对各类风资源,研发了大容量、低风速、高海拔、防风沙、潮间带、直驱永磁和海基风机等多系列风机产品。海上风电是风电行业最前沿的领域。目前华锐风电已经开发出了国内首台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这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技术领先的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使我国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能自主生产单机容量为6兆瓦风电机组的国家。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生表示,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的时间与国外相差不大,风电已基本实现与世界风电同步发展,中国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抢占先机。
 

未来发展更重理性

专家表示,应根据能源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地方情况和风电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风电规划,解决好并网消纳问题,使风电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风电累计并网装机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基本形成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到2020年,累计并网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风电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电源。

要实现这一目标,当前须着力解决制约风电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并网消纳问题。电监会发布的《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显示,2011年,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6%,弃风电量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其中,甘肃和蒙东地区弃风率超过25%。

专家表示,要在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基地的同时,积极建设中小型风电项目接入配电网就地消纳。要加快风电项目、输电工程的配套核准、建设。进一步加快风电富集地区送出通道建设,改善现有网架结构,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消纳能力。进一步完善价格财税政策,健全风力发电和收购激励机制。

同时,要按照集中与分散开发并重的原则,推进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和分散式开发,增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完善风电标准及产业服务体系,使风电获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走进赛罕坝风电场

天是湛蓝湛蓝的,朵朵白云点缀其间,碧绿碧绿的草原望不到头。在这其中,巨大的白色风车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风车下,成群的牛羊悠闲漫步,好一幅自然和谐的美景。

不久前,记者走进内蒙古赤峰市的赛罕坝草原,这里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在役风电场。当地人对赤峰自然条件的形象描述是,“一年两季风,从春刮到冬”。其中,又数赛罕坝地区的风力资源最为丰富,风能储量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有关测风数据表明,赛罕坝地区10米高平均风速每秒7.1米,55米高平均风速每秒8.7米,年可利用时间超过3000小时,是全国最好的陆地风场之一。

现在,赛罕坝风电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在役风电场。在辽阔的草原上,70多米高的风机林立其间,长达40多米的叶片随风旋转。站在风机之下,仰望转动的叶片,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智慧。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短短几年时间,赛罕坝风电场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的跨越。2005年8月,赛罕坝风电场一期工程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06年,赛罕坝风电场以总装机容量17万千瓦成为亚洲最大的在役风电场;2007年12月,赛罕坝风电场以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成为世界最大的在役风电场;2009年,赛罕坝风电场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场。

风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农牧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当地的旅游景区,很多游客专门到这里来看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和与之相伴的高耸风机。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