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技术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之一,它能为可再生能源多点分散接入配电网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近两年,国家电网公司在草原、海岛等边远地区发展微电网,成效逐步显现。
7月31日上午,在浙江温州南麂岛上,一群游客在欣赏美丽的海岛风光之余,还饶有兴致地参观起了整齐排列的光伏发电设施。这些设施是南麂岛微网示范工程的组成部分。这一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利用岛上的分布式电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发电。
分布式电源是与集中式发电相对的一种电力生产形式,具有分散性、小型化和清洁化的特点。目前,我国分布式电源发展的重点是风电、光伏发电、小水电等类型。在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战略指导下,浙江省电力公司积极为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努力建设绿色电网,支撑可持续发展。
稳步开发利用分布式电源
“浙江是一个能源短缺省份,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新能源是现实需要。”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布式电源和微网技术研究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赵波博士认为,发展分布式电源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电网绿色发展的一种途径。
近年来,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国家电网公司决策部署,浙江省电力公司积极推进分布式电源入网,构建了清洁能源与电网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
“浙江新能源发电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风电装机年均增长达49.6%。截至2011年年底,省内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32万千瓦,比2000年增加了近10倍。”浙江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专职郑朝明介绍,分布式电源正逐步成为浙江电网的重要电能来源,切实推动了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
同时,浙江省电力公司还超前开展技术研究,为光伏发电的规范发展创造条件。“接入城市供电网百千瓦级屋顶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试验平台研究与实施”“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和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基于PSCAD/EMTDC技术的光伏并网发电分析研究与应用”等科研项目,为光伏发电接入电网提供了技术支撑。《浙江太阳能发电项目接入电网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电力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应用细则(试行)》《浙江省电力公司大中型光伏电站并网调度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的制定印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光伏电站入网技术、管理体系,促进了全省光伏电站的规范有序发展。2011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为浙江省电力公司开展光伏入网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依据。
分布式电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电网发展注入了绿色能量。2009年至2011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共受理接入电网光伏项目99个,容量约19.5万千伏安。与此同时,浙江风电累计上网电量已超过3亿千瓦时。
探索建设微网示范工程
“分布式电源直接并网是目前主要的接入电网方式。但由于风、光等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分布式电源在并入电网特别是在独立供电系统中应用时会遇到一些困难。”赵波介绍说,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利用风、光资源在时间上的互补性,并将风电、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或柴油发电系统结合组成微电网系统,是实现分布式电源高效利用的一种良好途径。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浙江省电力公司在微电网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技研究和实践探索。2010年3月,浙江省电力公司建成分布式电源和微网技术研究实验室。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完成的含多种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具备可靠多微网系统结构、可实现并网与独立运行模式灵活切换的综合微网系统。2012年5月,浙江省电力公司又与国家科技部签订863计划课题任务书,承担“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关键技术研发”课题,建设微网示范工程。
根据863计划课题安排,浙江省电力公司将建设南麂岛离网型微网示范工程和鹿西岛并网型微网示范工程。“微电网系统可以有效解决海岛等边远地区用电难的问题。利用当地的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建成独立微电网系统,不仅能大大降低供电成本,而且能持续满足微电网内部负荷需求。”天津大学教授、“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技术总负责人王成山介绍了将微网示范工程建在海岛的原因。
5月19日,南麂岛微网示范工程开工,预计2013年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岛上居民将告别依靠柴油发电的历史。工程将在岛上建立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柴油发电和蓄电池储能的风光柴储综合系统。这一系统与海岛电网输配电系统集成为一个以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系统,实现多种绿色能源的综合利用。
“微电网技术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之一,从技术发展来看,已经成为未来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集成技术的核心。”在王成山看来,微电网技术实现了中低压层面上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将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以微电网的形式接入大电网,能够将原来分散的电源进行整合,提高配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纳能力。浙江省电力公司微网示范工程的建设,不仅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支撑和验证,还为分布式电源的有效利用和智能电网建设提供直接经验。
共享绿色,共建未来。浙江省电力公司将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要求,继续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以智能、绿色电网创造低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