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了《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我国风电2015年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2020年超过2亿千瓦。我国风电资源虽然集中,但大多远离负荷中心,就地消纳市场有限,并且“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2%,特别是冬季由于供热机组比重大,基本没有调峰能力。
近年来风电项目飞速增长,为了抢占风电资源,包括五大电力集团在内的多家发电企业大量上马风电项目,很多民营企业家也盲目投资风电建设。由于大规模风电在当地难以消纳,因此需要高电压远距离外送,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大区之间的网架联系还很薄弱,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和与之相适应的全国联网能力。“弃风”似乎成了电网企业的无奈选择。
风电离不开风,太阳能发电离不开阳光,而变幻莫测的天气条件,使新能源发电大多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特点。这些特征打破了原有电网电能供给和负荷需求之间的平衡,给电网调频、调峰及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影响。
如何减少“弃风”,顺利消纳风电,成为实现规划目标的关键。2011年12月,国家电网在河北省张北县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希望通过储能调节实现平稳可控的输送。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为新能源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储能电站的作用并不是把风机、光伏的电储存起来再送出,而是通过电池实时充放电,对输出电能进行平抑,使得风机和光伏新能源处于可控、可调、可调度的状态,使发电电能质量像常规的火电一样平稳。该项工程以风光发电控制和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为重点,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计划跟踪、削峰填谷和调频等控制目标,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
风光储输系统工程解决了风电、光电并网的波动性问题,我们相信,未来它们能够跟火电一样,成为可预测、可控制、可调度的友好电源。在50年之后,风光储输将是普遍的电源形式,是最有希望替代火电的电源。这种“为未来投资”的做法,将极大地改写中国电力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