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张灯结彩……在“绚丽”的背后,电力行业在默默而有力地支撑着城市的繁荣。
电力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稳定运行与效率提升关系国计民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电力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力工业效率、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驱动智能电网
“现在人们广泛谈论物联网,我认为智能电网将会成为它的一部分。我们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今天是把人连在一起的。最典型的互联网交易是,一边是数据提供商(即信息、音频、音乐和视频)或商务,另一边是消费者。但是,现在我们开始看到机器之间的通信和交易已经取代了先前的方式。” IEEE智能电网专家Steven Collier如是说。
互联网推动智能电网还没有被电力行业广泛采用,这是事实。电力行业是一个成本加成和专卖垄断的行业,这种情况的存在已经超过130年的历史了,但是,如今的互联网是一个竞争性高和变幻莫测的行业,它的存在只有20年左右的历史。电力行业公司正在进行调整,以能够大规模拥有和监控基础设施,因为他们有义务切实地服务消费者。
另外,由投资者拥有的电力公司占整个行业业务的四分之三,他们仅为拥有资产的股东谋求回报率。拥有和监控从发电站到消费者的电表,其中包括通信系统,这是电力行业的基因。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大多数电力行业的企业对互联网和智能电网知之甚少,而且还存在着偏见:
互联网可靠性不高,在电力行业最需要它的时候,它不可用。
互联网安全系数不高,它可能会从智能电表或云端侵入智能电网系统进行破坏。
互联网广泛性不够,并不能在电网的所有检测和监控站点可用。
互联网过于昂贵,电力行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更加经济的网络。
这些与互联网事实相悖的歪理现在依然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严重化的倾向,尤其是当与单个电力企业能够建造和运营的电信网络中的拼图式网络相比较时,他们就更加相信这些歪理了。然而,一个好的迹象是,智能电表的供应商、SCADA和其他智能电子设备供应商以及企业应用供应商正在接受互联网推动智能电网的概念。很多具有IP地址的设备和基于云端的企业应用已经被纳入他们的技术计划中。
互联网萌芽阶段,不断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扶持,通过民间组织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将新技术不断标准化,营建了一系列体系框架,并基于此促进高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在短短的时间内将其影响力扩大到了全世界范围。美国互联网产业之所以如此成功快速发展并长期掌握主导权,主要是“美国政府强有力的扶持”、“技术的标准化”、“新成员的纷纷参与加速市场形成”等三点原因。实际上,美国智能电网项目建设也正在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首先,“美国政府强有力的扶持”。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成立之后不久即通过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ARRA)》,并推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有45亿美元专用于扶持智能电网的发展。
除了直接投资之外,美国政府还出台了购买太阳能光伏系统与电动汽车以及建筑节能改建的补贴与减免税等一系列智能电网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
不仅在财政上,基础研究方面也有来自美国政府的强有力扶持。例如,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与俄亥俄州的巴特尔研究院等都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对智能电网项目进行着大规模研发。
其次,“技术的标准化”。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为主,研究了智能电网的互操作性与网络安全等各项技术标准。
目前为止已经提出75项标准。其中25项已经于2010年1月确定。这25项标准包括了智能电表与家用电器可进行双向无线通信的ZigBee技术的智能能源规范。种种迹象显示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现在仍在快速推进标准化工作。
第三,“新成员纷纷参与加速市场形成”,而且其中的“新成员”主要是IT企业与高科技企业。智能电网建设项目的主力军表面上是电力公司或者地方政府。但是,实际主导“智能化”的却是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IT企业、在特定领域内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这些美国企业或机构无一不拥有强大的全球业务分部。
我国和美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的电力工业已经市场化,通过智能表计以及电价的市场化可以实现用户与电网的互动和智能用电。而国内现在提供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只是一种技术上的支撑,还需要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作为保障和支持。
另外,国情的不同也决定了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国外发达国家用电负荷增长速度很慢,电力需求可以通过发电装机的市场竞争来满足,而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电力需求增长很快,目前发电企业竞价上网的市场机制还很难实现。在销售电价不能放开的情况下,用户和电网的互动自然会略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