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风电行业的知名厂商,丹麦维斯塔斯公司占有风电行业业内最大的全球市场份额。自1979年该公司成功地安装了第一台风力发电机以来,维斯塔斯一直处于风电行业发展的前沿,从第一台变桨距风机、第一个海上风电场,到全球最大的风能技术研发中心……不知从何时起,维斯塔斯已经从一个丹麦公司演变成一个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并已在全球66个国家开展业务。
对于中国,维斯塔斯早就以“拓荒者”的眼光锁定了这片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早在1986年,维斯塔斯便在中国竖起了第一台商用风力发电机,并凭借着前瞻性的眼光和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信心,开始在中国培育了第一批风电产业链的供应商。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经过25年来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维斯塔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维斯塔斯是如何走出了一条中国本土化风电行业发展之路?维斯塔斯的经营管理艺术如何与中国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
本土化管理:依靠本土经理人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而对于丹麦企业维斯塔斯来说,这个话题就是在世界各国实现“本土化”。因为,维斯塔斯99%的业务来自于丹麦以外的市场,只有“扎根本地,服务本地”才能实现其国际化战略,这是维斯塔斯不变的宗旨。
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唐玛勒强调以数据来说话,他说:“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中国13个省份安装了超过34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机,装机容量在中国所有外资风机厂商中排名第一;我们把天津一体化生产基地建成了维斯塔斯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我们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专注于风能的技术研发中心;我们在中国的员工人数达到了3100多人。”
唐玛勒把这些成就归功于维斯塔斯的本土化战略。
维斯塔斯的本土化战略体现在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首先是人才战略上。一个直观的事实是:今天维斯塔斯(中国)的高级管理团队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中也是同样的情况。多年前,维斯塔斯在中国大部分的现场经理均是由外国员工担任,但今天,现场经理全部都换成了中国本土经理人。
这样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从上而下的转变,既有系统的培训过程,又有外国员工带领中国员工手把手培训的过程。“曾经有一年,维斯塔斯投入了100万元,给中国20多名现场经理进行了培训;很多现场经理还有在印度培训的经历,以及在韩国等亚洲其他国家工作的经验。现在,这些中国本土的经理人正在按照维斯塔斯的质量和安全工作标准出色地开展工作。”唐玛勒表示。
本土化布局:打造完整价值链
“扎根本地,服务本地”的另一个体现是积极参与和解决本地挑战。全球66个国家的运营经验告诉维斯塔斯,只有积极解决本地挑战,才能立足于本地市场。近年来,中国风电行业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风电与电网协调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行业共同的挑战,同时也为维斯塔斯在中国的发展拓宽道路,维斯塔斯积极整合其积攒30多年的国际经验、人脉资源和技术力量,与中国各界风电专业人士紧密合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和研究。维斯塔斯中国技术研发中心于2010年成立,它的落成将推进更广泛、更深入的国际风能技术创新与合作,促进中国在风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全球市场的分享和应用。与此同时,也为维斯塔斯在中国的本土化创新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维斯塔斯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布局,那就是在中国建造完整的价值链。”唐玛勒表示。唐玛勒对完整价值链的定义是:“囊括了从研发、销售、采购、生产到服务的风机完整链条。”
风能产业不是一个普通的机械制造业,而是一个高科技产业。风机制造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部件拼凑到一起,风机制造企业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并为客户带来盈利,就必须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对主要部件自主设计,对生产过程实施严格管理。正因如此,维斯塔斯在面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潜力的风能市场时,不但要实现人才本土化,而且从一开始就努力在中国实现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也就是实现“价值链本土化”。
回顾维斯塔斯(中国)的发展,从1986年进入中国开始,维斯塔斯先后在中国设立采购办事处,为中国的风机产业培育了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在中国建造了一体化的全球最大工厂,包括叶片厂、机舱厂、发电机厂、机加工厂、控制系统工厂,还有铸造工厂;直至2010年,维斯塔斯(中国)技术研发中心成立,整个过程,都是维斯塔斯本土化布局的重要步骤。据唐玛勒介绍,这样完整的价值链,正是维斯塔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判断,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可持续发展:三个平衡的艺术
一个立足于全球风能行业30多年不倒的企业,需要的不是神话,而是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艺术。
当谈及维斯塔斯是如何确保在中国风能行业可持续发展时,唐玛勒把它概括为“三个平衡”:一是发展速度不能以产品质量和安全为代价,两者要保持平衡;二是在对产品和技术进行创新时必须兼顾产品可靠性,两者要保持平衡;第三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兼顾全球化,又要兼顾本土化,两者要保持平衡。
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暴露出了一些由于发展过快而出现的质量问题,让整个行业开始重视质量和安全,唐玛勒表示:“这是个很好的发展趋势。维斯塔斯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要发展,安全永远是最值得关注的因素,维斯塔斯希望我们的员工和我们客户的员工每天都‘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这关乎维斯塔斯和我们客户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在谈到产品、技术的创新和可靠性时,唐玛勒表示:“我们认为创新必须建立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永远和客户的利益站在一起,我们必须保证给客户的技术是可靠的,客户的风电场是盈利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推出一个创新产品都要反复论证以致长达几年的测试。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只有市场接受了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新。”
而这个“创新和可靠性平衡的艺术”也恰如其分地体现在了维斯塔斯近年来的产品技术上:维斯塔斯一直主张用成熟的齿轮箱技术,尽量少地使用稀土材料,这既是为了帮助客户尽量降低稀缺资源带来的价格波动影响,更有助于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化和本土化平衡的话题上,本土化的人才和国际化的技术、工艺、流程和管理方法完美结合是掌握这个平衡的关键所在。正是这“三个平衡”的艺术,为维斯塔斯在风电行业中赢得了技术和质量标杆的良好口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陈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