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日前经国务院通过,规划要求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纯电动仍是电动汽车行业制高点,政府应对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做出进一步引导,并“希望电网公司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带动全社会力量,实现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赞同纯电动为战略取向
电动汽车发展的参与者,应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车型,进行技术上的沟通与合作。
《亮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并在车型、销量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这与您的预期是否相同?
陈清泉:此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对车型的定位,我是非常赞同的,规划将纯电动作为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战略取向,同时兼顾了混合动力在当前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中。
只可惜,规划中对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的引导还不够。
我认为,发展电动汽车,合理的车型是基础,还需要充换电网络以及电池等产品的开发利用加以配合。要做到这点,需要汽车产业与电力产业两大基础产业的合作。
因此,我希望政府能够从这个规划出发,进一步促进车企、电网等电动汽车产业参与者的磨合,在广泛征求专家、用户建议后,兼顾经济、政治、法律上的多重利益,及早出台车型、充换电设施等各项标准,引导供应商更好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亮报》:请您具体谈谈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陈清泉:比如说,充电好或换电好?慢速充电好还是快速充电好?目前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我认为,电动汽车不只是交通工具,它还是一个电气设备和储能器,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储能工具。利用得好,电网可以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利用得不好,会给电网稳定性造成巨大伤害。
所以,我希望电动汽车发展的参与者,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车型,进行技术上的沟通与合作。共同研究慢速充电、中速充电、快速充电、换电到底适合哪种类型的车,共同解决慢速充电在哪种应用场合下可以实现方便快捷,快速充电如何避免大规模随机充电负荷对电网的冲击,以及电池的控制策略等。
实现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希望电网公司带动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带动产业链条中民营企业的力量,实现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亮报》:此次规划明确了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规模的要求: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在规划出台前,国家电网公司曾按照“十二五”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50万、80万和100万辆三种情况,编制完成“十二五”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发展规划。您怎么看国家电网公司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
陈清泉:这几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是很积极很主动的,电网公司能投入这么大力量支持产业发展,是值得肯定的。
之前有言论表示担心电网公司的积极主动,可能会影响车企的利益,但我认为电动汽车产业化要成功,则必须实现汽车行业与电力行业两大行业的握手,共商用于不同车型和用途的最佳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
而这就需要政府提出有效的政策。正如一百多年前汽车刚发展时,也经历汽车企业和石油企业磨合的过程。电网公司不管是国家电网公司还是南方电网公司,他们都是国家的电力部门,代表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不会只从公司利益角度出发,而是会配合其他产业共同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也希望电网公司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和车企的沟通,深入了解电动汽车这个对电网来说是个新型负荷的特点,充分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带动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带动产业链条中民营企业的力量,实现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电动汽车不只是交通工具
中国的电动汽车有一天会作为移动储能工具,与智能电网、分时电价、信息通信技术等兼容在一起。
《亮报》:此次规划中提到,要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您此前说过电池附加值很高,需要有人来挖掘,规划中却没有具体说明?
陈清泉:挖掘电池系统的附加值确实需要电网公司来主导。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电动汽车看成是传统的汽车,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是内燃机,燃料是石油,是单纯的动力系统,但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是电动机系统,而电池是储能工具。
当然,有些人认为我说的这些是天方夜谭,电动汽车怎么可能作为移动的储能系统。但我依然要强调,不能把电动汽车简单地看做传统的交通工具。
在未来,不断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可以监控所有电动汽车的车辆与电池状态,可以在高峰和低谷时发布信息,引导电动汽车车主合理充放电。比如,在电网缺电情况下,停在路边的电动汽车可以做到向电网卖电。这些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此外,从实践角度讲,德国已经试点实现了这个构想,有些家庭不用支付电费了,并不是他们不用电,而是他们依靠包括电动汽车的家庭储能装置,实现了家庭电力的收支平衡。当然这需要配合负荷控制和电价机制。
《亮报》:德国已试点实现家庭电力收支平衡,在我国,您对作为储能工具的电动汽车还有怎样的期望?
陈清泉:我希望中国的电动汽车有一天能作为移动储能工具,与智能电网、分时电价、信息通信技术等兼容在一起,在电网中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
同时,我希望电动汽车也能依靠智能电网,实时监测到电池的状态,避免电池的过充或过放,提高电池安全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电网公司应该向社会展示出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让社会各方真切地看到成熟、准确的研究数据,对电动汽车储能作用应当被充分利用给予强大的说服力。
专家观点
满足电动汽车换电和慢充需求
此次规划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建设慢速充电桩和公共快速充换电设施,就目前业内关注的充换电设施技术最新进展,本报记者采访了“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智能用电技术研究”863课题参与者李武峰。
李武峰指出,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开展充换电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从国家电网公司多年的智能充换电设施服务网络运营效果来看,电动公交车充换电技术已经得到突破,已经能够满足电动公交慢速充电和换电需求,电动乘用车底盘换电技术正在研究当中。”
另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注重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走访一汽、东风、上汽等近20家国内企业,进行技术沟通与交流。
车企声音
先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
新能源车从混合动力向纯电动车过渡,第一步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混合动力车型,进一步过渡到纯电动车型。
在公共交通发展电动汽车难度较小。在深圳推广公共交通能源解决方案之后,比亚迪在深圳路面上的电动汽车有300台,这批车行驶总里程达到了1500万公里,单车最长行驶里程20万公里。
——比亚迪汽车公关部经理助理 易泽民
销售市场锁定成熟地区
本田将在柔性生产线上进行局部改造,进行小批量的电动车生产。销售市场基本定在电动车配套设施相对成熟的地区,如广州、深圳、杭州等这些电动汽车示范城市。
在营销模式上,除了直接销售,可能还会有创新举措,如电动车的租赁销售。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 仓石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