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风光无限的风电行业和光伏行业,如今可谓风声鹤唳、一片狼藉。昨天还在信心百倍地制定发展规划,今天却已经产品大量积压、巨额债务缠身,员工也不得不自谋出路。江西赛维、无锡尚德、酒泉华锐等风电企业、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今没有一个不面临着如此的结局。
客观上讲,风、光行业“风光”不再,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与欧美国家实行“双反”有关。但是,政府在风、光行业发展中角色错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方政府在发展思路方面的“一根筋”,是导致风、光行业过度发展、盲目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按理,一个地区该发展什么、不该发展什么,如何发展,政府应当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思路,既要兼顾眼前,更要兼顾长远;既要考虑需要,更要考虑可能,既要看产业的一般功能,更要看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实在少得可怜。
打开各地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地方产业发展的重点都是一样的。特别像风电、光伏这些被称作新兴产业的行业几乎都进入支持的名单。想一想,全国各个地方都去发展风电和光伏产业,都去大量投资这些产业,岂能不出问题。相反,如果能够坚持不赶时髦,而是结合本地经济实际,与其他地方进行错位竞争,发展别人不看重但市场仍然有前景、符合当地优势的行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了。
地方政府这种“一根筋”的发展思路,不能不说是风、光行业陷入发展困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的“一刀切”,则是导致风、光行业过度发展、盲目发展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投资者青睐风、光行业,除了这两大行业属于新兴产业范畴,有广阔的想象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凡是投资这两大行业的企业,都可以得到政府相当优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企业受益非常直接。
问题在于,地方只看到了这两大行业形式上的“新”,而没有充分考虑两大行业本质上的“新”。要知道,所谓新兴产业,不仅仅指的是形式新,更指的是内容新,不仅要符合新兴产业范畴,还要符合新兴产业的内在本质要求。
可是,政府在制定扶持政策时,并没有从内在本质上去鼓励企业和投资者拓宽“新”的思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是“一刀切”。只要是风、光企业,不管其技术含量有多少、市场竞争力有多强,都在政策上一视同仁。于是,为了将政府的政策拿到手,企业和投资者就不会考虑投入产出,就不会考虑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了。看一看面临困境的风、光企业,有几个在技术上是领先的?
相反,如果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对那些技术含量低、投入产出效益差、转化水平不高等企业,在政策上不予以支持,企业和投资者还会去过度投资、盲目投资吗?
除了政策制定中的“一刀切”之外,为了政绩,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带来的投资“一窝蜂”也是今天风、光行业遇到困难的原因。为了吸引投资者,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出台了相当多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优惠、供地优先、财政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对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资金支持和个人所得税政策优惠、提供住房等。优惠的吸引,使投资者完全忽略了风险,忽略了可能存在的恶性竞争。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风、光行业出现今天这样的结局,与相关职能部门“麻木”不无关系。因为有关风、光行业过度发展、盲目发展的问题,媒体、专家和学者的提示和警告一直不断,但相关职能部门却视而不见,甚至为此出现过不同部门意见“打架”现象。如果能够早一点达成共识,并采取措施控制投资节奏,特别在审批环节,不再见项目就批,那么矛盾就可能会少得多,也不会使这两大行业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
风、光行业出现今天这样的惨相是地方政府安排经济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处理经济问题的一个“败笔”。事实上,这个“败笔”,也绝不仅仅在风、光行业存在,其他行业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如钢铁、水泥行业,也是比较典型的。如何减少“败笔”现象再次出现,值得各级政府好好思考。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要求实干兴国,我想也应当包括这些方面。(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