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播报 |
情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观察 > 情报 >
储能产业规模化是世界性难题
发布日期:2012-09-03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中国电力报

    虽然储能的应用贯穿了电力系统的发电、输配电、用电、可再生能源接入等多个环节,但较早的产业化是发生在辅助服务和用户端的分布式发电及微网领域。目前储能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国内多数专家认为,在技术、标准不成熟及商业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下,我国储能产业大规模应用还为时尚早。

实现规模化是世界性难题

储能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实现规模化储能当前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约有40个储能示范项目,而规模在1000千瓦级的项目为数不多。

这些储能项目多起到示范、探索性作用,并不具备产业化意义。

实际上,对我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既有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对储能企业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市场决定研发,商业模式不成熟,储能产业就难以发展。目前我国的分布式储能已有一定市场,而大规模集中储能还未形成有效市场。”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中东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表示。

储能技术要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大规模应用还需克服技术、成本等诸多问题,还需下大力气发展多种储能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储能材料的成本占到储能电池的成本约在40%~50%。如果储能成本过高,电力市场就没有大规模购买的动力;而如果没有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储能高企的成本又难以下降。在电池效率与成本难题短期难以突破的前提下,许多人相信,降低电池关键性材料的成本,对于储能产品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许多储能产品的供应商来说,尽管从国际大公司购买的关键性材料价格不菲,但国内厂家谁也没有勇气为了快速降成本,而选用本土企业生产的低价材料或者没有经过大量项目运用的新材料。

储能政策几乎处于空白

“当前,我国储能产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扶持政策几乎处于空白,应加大储能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环宇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司海健向业界呼吁。

储能技术的发展,除了自身的技术进步外,还需要其他一些技术或政策上的配套。目前,储能技术正朝着大容量、高转换率和应用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这为同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低成本生产优势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领先机遇。如果政策到位,我国储能产业既可快速成长为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又能极大地促进国内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加大储能研发和应用示范力度,突破关键技术;尽快明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建立起储能产业链,推动储能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实现我国新能源振兴和落实节能减排国策的重要保证。”司海健说。

“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储能电价,储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在现有电价体系中还找不到疏导渠道。”北京金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重德郑重德告诉《中国电力报》,除了尽快出台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的支持激励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储能与新能源发展同步规划,尽快制定并严格实施新能源发电和并网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和奖惩制度,尽快实施大力度的峰谷电价、阶梯电价、储能电价政策。

“国家要考虑是否要制定一个专门的储能电价,如果储能电价合理就不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有企业如此提出建议。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