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输电技术创新路上的“行者”
发布日期:2012-08-01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人民网
作为湖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运行方式处副处长,李淼一年四季总在奔忙。连线李淼时,她正在前往国家电网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才培训班的路上。从参加工作,到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十大领军人才、湖北省第十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李淼在输电技术创新的道路路上,一走就是14年。
提高湖北电网输送能力
李淼爱动脑筋、充满活力,不论是工作和学习,善于将纸上研究的成果与一线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2007年夏天,李淼主持开展了“提高湖北电网输送能力措施的研究”项目,致力于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提高湖北电网输电能力。整整三个月,李淼和她的团队连续攻关。面对困难和问题,李淼一度找不到解决方法。三个月过去了,李淼体重掉了足有5公斤。可是,她的研究成果却让湖北电网输电能力提高了130万千瓦以上,相当于新增一座百万级大型发电厂的供电能力。
2010年,李淼承接了“湖北电网广域测量系统高级应用的研究”项目,通过采用有效方法,系统地提升了湖北电网广域测量系统的应用水平,提高了水电大功率输送方式下电网动态稳定监控能力,使鄂东电网每年可多接受水电50多亿千瓦时。
创新解决电网技术难题
在科技创新之路上负重行走、自我加压,是李淼从一个普通技术人员蝶变为输电科技精英的秘籍。
14年来,李淼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所承担的项目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9年,世界首条特高压交流线路落户湖北。特高压电网的出现,对湖北常规的稳定措施提出了新的挑战,湖北电网复杂的切机切负荷措施已经不能适应大电网的飞速发展的需要。这时,李淼站了出来,组织开展了“湖北电网稳定分析及在线决策支持系统”项目研究。
该项目基于“在线预决策,实时匹配”技术,建立了湖北电网在线稳定控制决策系统,实现了湖北电网安全稳定判断从离线到在线的飞跃,大幅提升了湖北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在线稳控系统的应用,可以根据电网稳定裕度实时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有效提升湖北水电的利用效率。
攻克水电外送技术难题
李淼研究成果的价值不止于此。湖北恩施、十堰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对于2008年的湖北而言,一方面是恩施、十堰两地有电送不出,另一方面是其他地区对优质水电资源的热切渴盼。可是鄂西小水电机群与三峡、葛洲坝等巨型水电机组处于同一水系,电网特性复杂,暂态稳定、动态稳定问题交互影响,严重影响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电外送并非易事。
李淼针对湖北电网作为全国联网枢纽地位的特殊使命,开展了“湖北电网低频振荡特性及相关问题研究”,首次建立了与实际电网相符合的湖北电网主要机组励磁系统模型库,有效提升了湖北电网仿真分析的精度。她提出“基于区域相关模式分析法的省级电网低频振荡在线监测(LOM)”理论和方法,设计了湖北电网LOM系统平台,开发了低频振荡在线监测软件。
在李淼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仅恩施、十堰两地区就提高了水电外送能力36万千瓦,彻底解决了恩施、十堰地区水电外送瓶颈,每年可减少水电弃水6亿千瓦时以上。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