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启动第十年。
按照国人的惯例,这是一个需要回首和总结的时刻,亦是展望下一步的节点。
有人说,十年电改失败了;也有人说,十年电改停滞了;甚至有人说,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电改,压根就没启动过……
当然,持“喜忧参半”的人还居多数。
一项国外发达国家尚在探索的行业改革,放在中国仅仅进行十年的短短片段就欲盖棺定论,多少有些简单粗暴。
回顾十年改革,第一步“厂网分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十年间,中国各路资本跑马圈地,在国家经济升温向好的大背景下,中国发电总装机迅速赶美超英,跃居世界第二位;电网规模、智能电网与特高压电网技术,在世界首屈一指。
中国也因此摆脱了长期的硬缺电问题,为世界工厂的成长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而第二步“主辅分离”,虽然争议多多,但毕竟也是一个巨大进步。
十年前的电改方案,确实是经典之作;但常言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彼时的设计,是在能源供应充足的前提下,“量中求质”;但在实施初期,恰遇中国加入世贸后带来的新一轮经济大牛市,对能源的需求出现几何式增长,“保供给”成为电力行业第一要务。自然,以提高效率为着眼点的电改处境尴尬。
而且,前一阶段的改革措施,“以拆为主”。竞争主体多元化,固然给行业带来活力;但是,一体化的交易成本低廉优势也因此丧失。得失之间,确需仔细权衡。
改革进入第十年后的今天,变化悄然而至。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明显回落,引发了煤炭价格连跌。曾因“保供给”、“压价格”而一直难有进展的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的前景日趋明朗。
近年来,国务院领导频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年度改革思路中反复强调,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是重要的改革任务。今年7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国家要在铁路、能源等领域“抓紧做几件看得见、鼓舞人心的实事”,以提振投资者信心。
改革进入深水区,好啃的骨头早已啃完,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电改下一步的“输配分开”,也有部分专家和电网企业反对,而且反对理由也似充分。比如,配电到底是不是自然垄断行业?国外学术界也争论不休。
人们相信,没有十全十美的改革;但不改革却一定是最坏的结局。目前,中国工业电价过高,能源使用效率低下,这正是进一步要改革的目标所在。
“新电改”的设计者们认为,在新的框架下推进的改革,将取得“多赢”的效果发电企业的售电价格上升,工商企业的用电价格下降,煤电矛盾逐步得到化解,多种所有制企业将扩大对电力的投资。在目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稳增长的作用。以电改开端的一系列“深水区”改革,将使中国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12,“新电改”起步元年?
顶层设计重构
“拐点确实已经出现”,多位研究宏观经济的学者接连发出感慨,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段,很可能已成“过去式”。
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车间,能源行业的拐点来临得更加猛烈。2012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增幅显著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明显回落;目前全国煤炭价格连跌,市场萎靡。
往年迎峰度夏时分经常出现的“电荒”、“煤荒”,如今已经不见踪影。夏日之中,冬天的气息弥漫开来,却给多年来一直紧绷的煤电矛盾和能源紧缺带来转机,曾被“保供给”一度压倒、停滞的电改,推进前景或可豁然开朗。
呼声重起
以往匮乏的电力体制改革空间,正在急剧增大。
7月上旬,中国能源界流传着一个消息:国务院领导连续将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参批给有关部门研究,其中包括重启电改的呼吁。
无疑,这个消息给正在感慨“逡巡十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派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期许。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联系到长期从事能源公共政策研究的专家,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经济司副司长范必。
“第一步,要继续完成主辅分开的任务。”此说,主要是针对电网企业而言,意在通过严格规范电网企业的业务范围,来厘定输配电成本,为下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在2011年,中国两大电力辅业集团已经挂牌,但仍有一部分辅业资产留在电网内部,如输变电设计、施工企业,相关“三产”、多经企业,其成本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最后成为输配电成本的一部分。
另外,有的电网企业还新收购了装备制造企业,辅业资产出现反方向膨胀。近年来,诸多发电企业和电监会、理论界都大声呼吁“调度独立和交易独立”。就此,范必认为应该“将电力调度机构从电网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独立的调度交易结算中心,负责电力市场平台建设和电力交易、计量与结算,组织和协调电力系统运行,以确保电力调度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电网的无歧视公平开放”。
一些业内人士置疑,很多发达国家的调度机构就设在电网,中国有没有必要调度独立?范必解释道,“调度独立的本质是调度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实行了输配分开,输电网不是买卖电力的企业,而是一个中立的运行机构。在这种情况下,调度有的在电网内部,有的独立出来,有的还直接隶属监管部门,各种情况都有,他们的共同点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接受监管。但对于中国来说,由于输配没有分开,电网在电力买卖中处于垄断地位,调度独立出来,更有利于接受监管,实现公平调度。”
对改革后电价走向的预测,是业界关心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一旦实行市场化改革,会使电价大幅上升。范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计划电价、计划电量、电煤双轨制是造成高电价的原因。通过市场化改革,发电方与用电方进行直接交易,用户的选择权将大为增加,市场功能得到有效释放,资源配置效率将大幅提升,结果将是发电企业的上网价格会有所上升,工商企业的用电价格会有所下降,煤电矛盾逐步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