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游黄鹤楼,暮览三峡景,以前或许是国内很多游客的梦想;7月1日汉宜铁路正式通车后,这一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7月1日,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沪汉蓉快速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宜(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此举意味着,作为三峡大坝的所在地,宜昌开始被纳入“高铁经济圈”,以宜昌为中心的三峡游开始步入“高铁时代”。
动车受热捧 部分车次“一票难求”
汉宜铁路东起汉口站,终至宜昌东站,穿越江汉平原腹地,正线全长293.1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为国家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沪汉蓉快速大通道的重要“一横”。
据武汉铁路局客运处副处长杨涛介绍,汉宜铁路初期运营计划开行动车26对,武汉到宜昌最快只需1小时39分钟,比现在缩短2小时20分左右。
铁路部门称,汉宜铁路通车后,沿线城市迅速形成“1小时生活圈”,武汉、宜昌以及沿线各城市之间的同城化效应大幅提升,从武汉乘动车,吃潜江龙虾、游荆州古城、看三峡大坝将成为时尚。同时,大大缩短了宜昌与东、中、西部地区的时空距离,由宜昌至北京、广州、上海等主要城市只需5小时至7小时,分别压缩8小时、9小时和16个小时,旅客从华北、华东、华南和华西等各方向到三峡和神农架旅游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记者6月30日登录铁道部火车售票网,对汉宜铁路开通后的售票情况进行了查询。查询数据显示,7月1日开通当天,由武汉、汉口和武昌三站始发的26趟动车中,4趟动车车票已售罄;宜昌始发至武汉地区的26趟动车则“一票难求”,所有坐票全部售罄,一些车次连站票都销售一空。
7月1日,记者在宜昌东站采访到首批抵达宜昌的外地游客。一位来自武汉的张先生说,他本计划坐汽车来宜昌旅游,前几日看到汉宜铁路开始售票的消息后,立即网上订购动车票。
网民对汉宜铁路开通十分关注。在武汉铁路局官网,汉宜铁路开通的消息公布后,7月1日网友留言已达1.4万多条。有网友认为,汉宜铁路像一架“鹊桥”,其平均半小时一趟、“公交化”往返的开行方式,将有助于人员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跨区域快速流动,实现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铁效应初显 三峡游升温
武汉铁路局预计,汉宜铁路通车后,初期年运送旅客将达2019万人,远期达2812万人,增长潜力巨大。受此影响,80%的汽车和20%航空客运将改为铁路运输,铁路将占据这一地区客运市场的主导地位。
业内人士预测,汉宜铁路开通后,宜昌将成为武陵山区和三峡库区关键性交通枢纽中心,三峡旅游市场有望出现新一轮井喷行情。
早在汉宜铁路开通前,宜昌市旅游局就组织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峡晓峰、车溪民俗、清江画廊等景区参与联合旅游推广联盟,在安徽、湖南、广州、上海等主要客源地做市场推广活动。连日来,记者在当地电视、网络和报纸上,也明显感受到三峡旅游空前的宣传攻势,“坐动车看大坝”等广告语频频见诸报端。一些旅游景区也加大基础投入,三峡旅游市场开始升温。
汉宜铁路开通当天,位于宜昌东站附近的“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同时开通。为方便游客出行,开往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神农架、武当山、清江画廊等地的班车将从这里直达景区,高铁效应初见端倪。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副经理徐挺说,目前三峡游客60%左右来自华中地区。汉宜铁路开通后,将大大缩短武汉、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到三峡大坝等景区的行程时间,吸引大量游客看三峡,极大地拓展了三峡旅游市场。
高铁时代三峡游面临新挑战
专家认为,随着宜昌被纳入“高铁经济圈”,三峡旅游的规模、布局、形态和组织方式等会出现一些新变化,在实现井喷的同时,也带来新挑战。
专家表示,汉宜铁路通车后,游客对景点的心理距离将被打破,三峡游“快游”特征将十分明显,有望形成“快游”格局。
“交通和旅游息息相关,一个重大交通项目建成后,会给区域旅游业带来多方面影响和深刻变革。”宜昌市旅游局局长柳兵表示,“汉宜铁路开通前,大批游客选择在宜昌停留过夜。汉宜铁路开通为游客快进快出创造了条件,这考验着宜昌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留客能力。”
柳兵认为,适应高铁开通变化需要,宜昌作为旅游目的地应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推动大型游客集散中心以及旅游咨询服务网络规划和建设,有序发展高级酒店,提高餐饮服务水平和留客能力。
三峡大学旅游系主任、副教授阚如良表示,铁路开通不仅方便了武汉和宜昌两地客源交换,也为沿线荆州、潜江、天门等地的旅游带来机遇。他建议,依托汉宜铁路,沿线城市应采取旅游联动发展战略,联手承接更大范围的客源,共同做大旅游市场,而三峡旅游是这一市场的一道“招牌”菜。(冯国栋、田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