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播报 |
情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观察 > 情报 >
“蛟龙”号,创造海洋深潜科研新纪录
发布日期:2012-06-25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亮报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即将入水。资料图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怀着“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在中国神舟9号载人飞船载着我国的三名航天员遨游太空的同时,中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也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前后成功完成了两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6965米。6月19日进行的第二次下潜海试中,3名潜航员在6900多米深的海底进行了取样工作,这是世界上载人潜水器首次在这么深的海底采集样品。

两次下潜海试顺利进行

北京时间15日早晨7时,中国3名试航员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始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试验。12时左右下潜至6671米,14时32分,载人潜水器成功回收至母船甲板。

承担第一次下潜任务的潜航员为叶聪、杨波和“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崔维成。整个下潜试验历时逾7个小时,潜航员对载人深潜器水下各项功能进行了试验,工作正常。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表示,第一次试验下潜过程很顺利,当天对“蛟龙”号潜水器进行了6000米级的定向、定深、前倾、后倾等测试。第二次下潜在第一次的基础上继续验证潜水器的各项功能和安全性,包括供电、液压、控制、声学、生命支持等,并操作潜水器完成坐底、布放标志物、近底航行、搜寻、采水样、采沉积物等作业。

7000米下潜克服诸多挑战

徐芑南表示,“蛟龙”号拥有自动控制能力,能沿着海底平原、山坡进行调查活动。海底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质条件都能到达,有很强的巡航和作业能力。在具有同等性能的潜水器中,可下至7000米深度已属世界领先水平。

而在今年3月,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曾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潜水器到达马里亚纳海沟10898米深海底,引起轰动。那次下潜的主要任务是探险和拍摄影像资料,但“深海挑战者”号到达海底时,推进器故障导致其无法自由运动,机械臂的液压系统也在巨大的压力下爆裂,漏出的液压油涂满整个观测窗,完全无法观测。另外,其耐压舱的直径只有1.09米,空间十分狭小,只能载1人。

相比之下,“蛟龙”号直径2.1米的球体舱可载3人,而且能在海底自由运动,完成多项考察任务。其为完成此次试潜克服了诸多挑战。

从硬件上来说,到7000米深度时,“蛟龙”号的外壳每平方米要承受700吨压力,很多人会担心高压可能引起外壳变形、渗漏以及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但其1.5倍的安全系数保证了载人舱到10500米深也不会变形渗漏。5000米海试时,润滑油在深海中黏度增强,导致机械手臂动作缓慢。为了操作上的快捷简便,“蛟龙”号被换上更低黏度的液压油,还升级了软件设计等,使机械手臂操作更方便。

而从软件的挑战来说,深潜7000米非常考验潜航员的体能和心理素质。为备战此次海试,潜航员在前期进行了系统的封闭训练,包括体能训练以及心理辅导,如每天早上的7千米拉练,下午的拓展训练。

在潜至5000米深度时,海水温度只有1~2摄氏度,舱内基本能保持14摄氏度左右。内外温差导致舱内潮湿,潜航员只能用类似尿不湿的东西降低湿度。

创造世界载人深潜新纪录

“蛟龙”号诞生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四个国家拥有载人深潜器。这些国家的深潜器最大工作深度为6500米,而“蛟龙”号的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

从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先后组织开展1000米级和3000米级海试工作。2011年7月28日,“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5188米,进行了坐底、海底照相、声学测量、取样等多项科学考察任务。

“蛟龙”号此次7000米级深潜的成功,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也创造了其水中作业最长时间纪录。此次7000米级海试计划下潜6次,预计第5次下潜将冲击7000米深度,如获成功,将意味着其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