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6月将在全国推行。
●居民每个月的用电分成三档,第一档是基本用电,第二档是正常用电,第三档是高质量用电。
●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户,每月在10度或15度用电限额免费,每年减少电费支出60~90元。
●随着用电量越来越多,用电量设档可以适当调整,并非一成不变。
为进一步引导居民合理节约用电,10年来国家首次对居民生活用电进行调整,并于6月1日正式推行阶梯电价。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个省市拟定的阶梯电价方案对外公布,5月7日开始,广西、山西、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召开了阶梯电价听证会,就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公开听证,征求各方意见。
阶梯设计 力求节能
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提出《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拟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我国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递增电价。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2012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也曾表示,居民阶梯电价体现了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对收入分配关系适当调控的总体原则。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5月7日的广西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听证会上,绝大多数参加人表示理解和支持实施阶梯电价,认为此举“让多用电者多付费”、鼓励节约用电,对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
同时,参会者也结合自身感受,就电价具体方案如何更加细致、合理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消费者认为第一档定价偏低,也有消费者认为第一档标准相对合理。广西大学商学院的王关宁认为,要从国家能源战略大局来考量阶梯电价,就是要“谁多享受、谁就多负担”。
据发改委消息,我国5%高收入家庭用电量占到居民用电总量的24%,10%的高用电量家庭消费了33%的居民用电。因此,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阶梯电价的核心是多用电者多付费,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抑制高消费,需要通过价格手段促进节能减排。
此外,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除了80%居民用电价格保持稳定,电价调整后部分低收入群体还可减少电费支出。
据国家发改委公开资料表示,全国约有4000万户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按全国居民电价平均约每度0.5元计算,实行阶梯电价后,这些低收入群体每户每月在10度或15度用电限额内免费,每户每月可减少支出5元至7.5元,每年减少电费支出60至90元。
地区差异 关注细节
综合20多个地区阶梯电价拟订方案来看,目前各地阶梯电价具体试行方案存在一些差异,首先表现在第一档电量标准上,各地试行方案中第一档电量最高的超过250度,最低的约130度,相差近一倍。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曾公开表示,由于各地经济社会条件差别较大,阶梯电价政策不搞全国一刀切。周望军说,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二、三档用电量是可以适当调整的。
其次,各地解决季节性所采取的方式也有不同。
有的地区把全年划分为用电高峰季节和一般季节,用电高峰季节第一档电量,比覆盖80%的居民月户均用电量高一些,而一般季节会低一点。如广州目前公布的方案中第二种方案就考虑到用电量的季节性差异,在夏季用电量在240度以内不涨价,非夏季则是170度以内不涨价。
而有些卡表用户比较多的省份,如北京等地以年为结算周期消化季节性差异;有些省份通过提高第一档电量标准解决季节差异;而全年居民用电比较均匀的省则不考虑季节性差异。
苏州大学地方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黄建洪认为,在阶梯电价这事儿上,确实有点“众口难调”,各地政府只有在细节上下工夫,才能让大多数老百姓满意,这也是成功推进阶梯电价,实现节能减排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