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在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上,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孙鸿航博士透露,科技部即将发布《智能电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展览会上,孙鸿航对媒体称:“发展智能电网是中国发展大规模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途径,对发展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据介绍,智能电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的主推技术方向是,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友好接入的技术发展模式。该模式可分为大规模集中接入与高密度分散接入,即大规模间歇性新能源并网技术”。
孙鸿航说,未来的总体目标是突破间歇性能源规模化及分布式并网、电网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协调、智能配用电、智能调度与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建成一批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和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推动中国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安全的现代电网升级。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中,关于上海崇明岛与海南岛的项目正在规划中。之前国内已有的项目是张北的风光储输工程,其也是全球最大的示范项目。
据悉,“十二五”智能电网技术的重点任务包括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技术、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大规模储能系统、智能配用电技术、大电网智能运行与控制、智能输变电技术与装备、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柔性输变电技术与装备以及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
【 背景资料 】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位于河北省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性示范项目,于2011年12月25日投运以来,在推进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试验示范作用和社会价值日益显现。
在工程运营中,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风光储联合发电全景智能监控系统、大规模储能监控系统、风光功率预测系统,已全面运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项目中的风电场、光伏电站均已实现远程功率调控。工程作为展示国家、国家电网公司实施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标志,顺利通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现场审核。
【 相关新闻 】
国家风能研究中心和国家水电技术研究中心挂牌
本报讯(孙建立) 近日,国家水能风能研究中心和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北京挂牌成立。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批复意见,国家水能风能研究中心主要承担水能、风能等领域的发展战略、政策研究、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工作,为水能风能管理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服务;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要开展水电领域的重大工程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结合和工程技术进步。
国家能源局刘琦副局长在授牌仪式上说,水能和风能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全国水电、风电装机容量已分别突破2.3亿千瓦和4700万千瓦,均位居世界首位。随着水电、风电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强化水电、风电行业技术支撑和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政策研究和技术攻关已经非常必要和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