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已成“能源热词”。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十二五”期间,以特高压为基本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或将成为中国电力行业最受追捧的投资对象。
中国路径
中国能源资源与消费需求分布不平衡,长期以来,在“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模式下,全国煤炭输送过于依赖铁路、公路,煤价和电价循环上涨,中东部的环境承载压力过大。另一方面,目前中国节能减排压力增大,推动清洁能源迅猛发展。
在这两个大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的智能电网战略,从加快构建特高压骨干电网网架入手。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张正陵说,特高压的特点是输送容量更大、输送距离更远、损耗更低、大量节省输电走廊。
“通过特高压通道,既送煤电,又送风电和光伏,风、光、火打捆外送。”张正陵介绍,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的特高压交流线路为“三纵三横”,直流为十五回。“三纵三横”的起点,全部规划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五个综合能源基地,包括煤电和风电资源丰富的新疆、山西、蒙东、大鄂尔多斯地区(宁东、陕北、蒙西)和水电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
产业链机遇
在智能电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相关产业的前景正逐渐明朗。“在智能电网关键设备领域,推动了智能关键设备的研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主任王益民认为,这是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一大成就。
从世界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长治—荆门的特高压交流线路开始,国家电网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特高压大容量输电系统集成技术,并首次研制成功了特高压串补、大容量特高压开关、双柱特高压变压器等特高压交流新设备,综合国产化率超过90%。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智能电网最大的需求国。相关产业也很快会变成该领域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整个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和特高压扩建工程,所有设备全部是国内企业生产,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张正陵介绍说。
“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因此走出去了,设备大量出口。”中电联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在智能电网方面进步较快,特高压的建成运行,使得国外同行对中国技术的认可度提高,对走出去很有帮助,“印度电网改造,购买了不少中国厂家的设备。”
标准领先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认为,智能电网零碎分散发展,会失去规模经济,会使一些关键产品市场变得更小,成本变得更高;而且有些国家可借此用本国的技术标准构筑非关税贸易壁垒,不仅妨碍贸易,也使创新受到威胁。制定共同规范,使世界各地的智能电网标准协调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但用什么标准统一世界,却是个问题。
2010年9月30日,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就国家智能电网标准化总体工作成立推进组。《国家智能电网标准建设工作规则(讨论稿)》中明确提出,此举意在加快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建设,保证智能电网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推进我国实质性参与智能电网国际标准化活动。
推进组一直在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采标,把适合中国的国际标准引进翻译过来,成为中国标准;另外,在合适的情况下,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提案,申请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申请的国际标准提案已经有十多项”、“中国智能电网建设成果的重要方面,就是提出了一个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并且在这个标准体系的指导下,编制了大量应用于智能电网工程的标准。”王益民说。在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王益民在介绍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的英文发言中,用了一句谚语——行胜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