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最高价曾达约500美元/公斤的多晶硅(光伏组件主要材料),2009年末迅速跌至100美元/公斤。此后,多晶硅价格持续下降。2011年,海外需求萎缩,加之国内光伏产能建设过度,目前多晶硅价格已跌至30美元/公斤,国内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无法盈利。
面对困境,国内光伏企业如何度过难关?
光伏企业的“自救”途径
太阳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近几年光伏行业深受市场欢迎得以迅速发展。中国自2007年起已成为世界第一光伏电池与组件的生产国,产品主要出口欧洲。2010年至2011年期间,中国建设了大量光伏组件产能,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光伏行业面临供过于求的态势。
2011年,作为全球光伏组件最大的需求地,欧洲多国不断削减光伏政策补贴,另一个重要市场美国,在2011年10月19日,SolarWorld及其他六家公司向美国政府提起调查申请,指控中国公司对美倾销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并收受中国政府的不当补贴,要求美国政府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这对90%的光伏组件需要出口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在国内已拥有庞大光伏产业链且光伏组件出口受阻的背景下,通过在国内以及欧美以外的地方建设光伏电站、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成为国内企业解决产能过剩、应对当前情形的主要途径。
不少光伏上市公司表示将在国内投资光伏项目。其中航天机电2011年9月22日的公告称,公司和张掖市政府签署协议,在未来3-5年,双方将共同开发建设200MW太阳能光伏电站以及年产100MW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配套生产能力。盾安环境于12月6日表示,将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投资15075.79万元,建设10MW光伏电站项目。12月16日超日太阳的公告显示,已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相关协议,国开行将融资10亿欧元支持公司光伏电站项目。
也有不少公司进军欧美以外的其他市场。东方日升11月28日公告表示,公司与墨西哥杜兰戈州政府就公司在杜兰戈分期建设200MW光伏电站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于2011年11月28日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自建光伏电站拉动需求,是光伏上市公司实施自救的一方面。”专家告诉记者,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则是另一种自救途径。近期,精工科技、天威保变、乐山电力、川投能源等多家公司纷纷宣布旗下的光伏公司停产实施技改。
天合光能采用自己研发的光伏电池技术,创造了世界纪录,提高了竞争力。“在今年全球对光伏产品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下,技术与成本对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尤为突出。”天合光能供应链副总裁卢文晓认为。2011年9月,天合光能用自主研发的“Honey”光伏电池技术,60片电池组件的峰值输出功率达到了274瓦,创造了标准尺寸多晶组件发电功率的世界纪录。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说:“这项新的世界纪录证明,我们在光伏技术上走在了前面。这项技术创新将有助我们的客户降低整个系统成本,增强投资回报率。”
此后,12月28日,天合光能正式启动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效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的大规模量产。此次投入量产的高效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将达到500兆瓦,全部利用自主研发的“Honey”技术平台进行生产。“以此把这项优异成果转化成产品,实现量化生产,推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应对目前全行业面临的挑战,”天合光能技术高级副总裁黄强透漏。
国内光伏市场需求成为发展新引擎
对目前外需疲软的光伏企业而言,国内相关扶持政策无疑是雪中送炭。由于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光伏企业将发展方向转向国内需求和安装市场才是当前的最佳策略。
截至2011年11月,国内累计光伏发电装机量仅约1.5GW,按照规划,2012年至2015年期间,国内年平均光伏装机量将超过3.5GW.2012年有望成为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启动的元年,年新增装机量有望接近3GW,较2011年增长约300%.
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8月1日发布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专家认为,这项政策将从整体上理顺太阳能发展的价格体系,同时各省可能还会推出进一步的补贴措施,这对光伏行业大有裨益。
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部去年围绕“一个行动,两个工程”目标开展相关调研,部署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工作。通过咨询论证,筛选出首批4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初选名单。2011年11月25日,科技部正式启动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宣布拟每年对每个试点集群支持2000万元至3000万元,连续3年滚动支持。
常州高新区光伏产业集群成功位列其中,也是江苏省唯一获批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
常州光伏产业园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和配套产业,产品涵盖拉晶、切片、电池片封装、组件、系统开发及安装、产品研发测试、光伏设备等各个环节,呈现了产业聚集度高、产业上下游结合紧和产业配套好的集群特征,并拥有天合光能、协鑫光伏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光伏骨干企业。集群2010年实现产销129亿元,2011年力争实现230亿元。
源源不断的投入,结出了成果。截止到2011年12月,天合光能共申请专利587件,其中发明专利243件,共计拥有有效专利222件。同时,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光伏国家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已在天合园区建成,一个世界级的专家委员会也已成立,为中国光伏业实现技术突破搭建起了一个平台。
高纪凡说:“光伏产业是中国少数在科研与制造水平上处于国际前沿的行业。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才能保持低成本、高品质,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光伏定标准、规范保发展呼声日益强烈
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光伏领域标准体系,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成为光伏规范快速发展的呼声。
如何进一步采用科学的标准体系规范光伏市场健康发展?如何加快完善我国的光伏产品与技术标准?2011年11月14日至16日,120多位专家在常州召开的“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在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由第三方提供的产品认证、光伏电站全过程质量监控以及光伏电站验收认证是规范产品检测与现场控制、规范国内光伏市场的重要手段。而高质量的标准是各类认证有效开展并发挥作用的基石。”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光伏认证部康巍副部长说。
去年12月IEC/TC82国际会议分别在日本和瑞士召开,天合光能提出的两项光伏标准获得国家标准立项,并通过了IECTC82国际电工委员会光伏组件委员会的国家成员投票,正式成为国际标准立项,编号IEC62775,创造了中国光伏的历史。这项标准全称是“光伏组件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交联度测试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它通过精确测量光伏封装材料相变的热流量,来确定光伏组件的高分子材料封装质量,有助于光伏企业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长期可靠性。
据悉,天合光能已全面使用DSC测试EVA交联度,从使用初期与二甲苯法并存到全面使用,提高了测试效率、准确性、稳定度和重复再现性。“一年前我们又把该方法用于EVA来料检验。跟传统的二甲苯测试方法相比,DSC法更加清洁、快速、安全,测试时间从二甲苯的十小时以上缩短到半小时以内,提高了质量控制和反应速度,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天合光能质量部副总裁周伟说。
这一零的突破意味着中国正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国际舞台上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代表中国参加系统组的天合光能亚太区副总裁孙海燕博士说:“我有两点深刻的感受,一是系统国际标准方面,西方并未比中国领先多少,我们要积极参与;二是国际上对中国的声音以及发展趋势更加重视,特别是以组件为优势的系统开发方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