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华电如何破解移民难题
发布日期:2012-01-10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中国华电官网
开发水电有两难,一是移民安置,二是如何降低对生态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作为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在水电开发过程中,特别是在金沙江中游的水电开发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决贯彻执行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创新移民补偿安置“16118”政策,将心比心,认真细致周到地做好移民工作,探索出一条移民工作新思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近日,记者专程赴金沙江中游,实地采访了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的移民工作。
阿海水电站的新模式
阿海水电站是金沙江中游段“一库八级”电站中的一个,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工程2006年开工,预计2012年中旬并网发电。在众多在建水电站中,阿海水电站装机规模只能算中等,但是,这个电站由于第一个实施“16118”移民补偿安置政策,可能将会载入中国水电(601669,股吧)开发的史册。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公司总经理高盈孟告诉记者,金沙江中游八座梯级电站建设要安置约15万移民,再加上库区所在地处于干热河谷,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地矛盾高度集中。而且移民中70%以上是纳西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因此移民安置工作的难度很大。
金沙江中游公司负责移民安置工作的副总工程师徐粤对记者解释,所谓的“16118”,就是指“立足一个长效补偿机制、实行六种安置方式并举、建立一项库区发展资金、享受统一后期扶持政策、采取八条移民安置措施”。其中,核心指导思想是建立长效补偿机制,基本方针是“前期补偿补助、后期扶持和实行开发性移民”,为库区移民的长远发展谋出路,让“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徐粤告诉记者,“16118”长效补偿安置方式把原来“相对封闭设计”转变成“移民参与设计”,把“单一实物补偿”转变成“长效货币补偿”,把“单一的以土安置”转变为“多渠道多形式安置”。目前,这一创新的移民安置补偿模式已经开始在云南省其他流域的水电站开发建设中推广运用。
移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记者在金沙江中游的实地采访中了解到,“16118移民长效补偿安置方式”的确是收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
首先是移民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记者在九河移民新村看到,一座座新颖别致的白色庭院整齐排列,每户楼房都安装了太阳能设备,加热后的温水直接流到农户家中。这和搬迁前坐落在陡峭的悬崖斜坡上的老村庄已是天壤之别。
而更大的变化还是这一政策的核心部分“长效补偿”。
玉龙县鸣音乡东联村傈僳族老人朱继荣告诉记者:“开始多少有些顾虑,怕以后生活没有保障。现在给我们吃了定心丸,至少50年内(电站经营期)都可以有稳定的收入,这个办法应该能让我们过得更好。”
的确,长效补偿机制不仅让移民未来的生活有了保障,而且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49岁的傈僳族移民朱战东对记者说,到了移民村后,虽然分的土地少了,只有一亩多,但是由于每年有了电站给的固定的收入,自己就可以出去打工。现在,他和妻子开始到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去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到1800到2000元,如果今后经常能有这样的打工机会,收入就会比以前增加不少。
移民工作要将心比心
华电集团总经理云公民说,“金沙江中游的移民工作的核心思路其实就是以人为本和将心比心。让当地的移民共享发展成果,才能实现和谐共赢。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其中能致富才是关键,这也是长效机制的关键点。”
华电集团党组书记李庆奎对记者说:“搞好水电开发移民工作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倡价值共享的长期行为,作为这一政策的参与研究者和实践者,我们将继续不断完善补充,更好地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的确,虽然阿海的移民工作做的细致、周到,长效补偿机制也为移民的未来致富做了规划,比如今后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是,在上述心理上的更细节的工作是没有止境的。记者采访的所有移民,都提到了气候的不适应,虽然只搬迁了200公里。可见,移民工作要真正做到让所有移民都满意,让事事都满意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华电集团在移民工作中概括的:“不简单也简单”这六个字无疑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不简单”是说移民难度之大、头绪之繁杂,是事先难以想象的,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让企业措手不及;
“也简单”,那就是要换位思考,站在故土难离的移民角度考虑问题,把移民当成亲人,事情自然也就简单了。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