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优势条件明显。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小时,年辐射总量高于1,390千瓦时/平方米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荒漠资源面积大,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利用其中的1%发展光伏发电,可达78.6亿千瓦,年约为10.2亿千瓦时,相当于2010年的2.4倍。另外,可利用建筑面积大,总计约185亿平方米,利用建筑屋顶、南立面可发展光筑一体化项目。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在国家政策的激励和推动下,一批大型光伏招标项目、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金太阳示范工程先后启动。2010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50万千瓦,同比增长210%。截至2010年底,光伏装机容量已达到80万千瓦。2011年8月,光伏标杆上网政策的出台,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光伏发电的发展。
虽然近两年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较快,但总装机容量较小,仅占到全国装机容量的万分之八。与传统电力相比,发电成本高仍是制约光伏发电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在西部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光伏发电成本可以做到每千瓦时1元左右。在未来3-5年内,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将光伏发电成本降低20%,即降至每千瓦时0.8元。
目前,国内单晶太阳转换效率达到17~19%,电池转换效率为15~17%。国外先进技术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23%。应大力发展高效率电池,支持电池高效率电池的研发、生产,争取在3~5年内,将电池效率提高至24%。电池的效率提高1%,可使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下降4%。
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国产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开方机等设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硅基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初步形成小尺寸整线生产能力。在未来3-5年内,进一步支持大尺寸、全自动单晶炉,吨级多晶硅铸锭炉,大尺寸、多线切割机,硅片自动分选机等太阳能硅片关键生产设备的国产化,支持多槽制绒清洗设备,全自动平板式PECVD,激光刻蚀机,全自动印刷机等晶硅电池生产线设备和PECVD等薄膜电池生产设备的研制、生产,将光伏生产设备成本降低30%。
辅料的国产化。我国在太阳电池辅助材料方面发展较快,如铝浆、EVA和光伏组件超白玻璃、连接器等都已经实现国产化,并规模化生产。进一步加快辅助材料的技术进步,实现高纯石墨、高纯石英砂、电子浆料、线切割液等国产化。随着产能的逐步扩大,辅助材料价格可以进一步降低。
其他电池技术的进步。积极发展成本低、弱光性能好薄膜电池技术,提高硅基薄膜电池转换效率,在3-5年内将成本由目前的每瓦1美元降到0.5美元。同时发展铜铟镓硒、有机薄膜电池、纳米材料电池等新型材料电池,掌握关键制造技术,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及时跟进聚光光伏技术,开发并掌握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技术,降低聚光光伏系统成本。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光伏标准及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支持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建设国家级光伏应用系统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多晶硅、电池片和组件、薄膜电池的检测等。在华北、西北等条件适宜地区,建设光伏产品野外质量检测中心对光伏产品和系统进行实证性检测。支持相关服务平台开展行业共性问题研究,制订和推广行业标准,研发关键共性技术等。完善人才教育体系,培养从事光伏发电研究、设计、生产、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光伏发电提供人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