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终于从""的井喷之后步入平稳发展了。”日前,中国学会年会在京召开,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姚兴佳指出,具有40年开发历史的中国应该开始深刻反思。
自2005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连续5年翻番:“十一五”初,规划风电装机总量500万千瓦;2007年底,目标调整为1000万千瓦;最后超过了4400万千瓦,成为风电第一大国。
但由于风电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风电场施工管理跟不上,2009年至2011年4月,据不完全,烧毁或倒塌机组16台;叶片因材料不合格,成批更换报废;机组不具备功能,发生数百台机组脱网事故。
姚兴佳分析了风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风电产品质量与产业发展速度之间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风电发展规模不相适应;接纳能力与机组可靠性等多种因素导致机组利用率低下;的技术、测试、信息等公共平台建设起步晚,相关服务功能不完善。
此前,国家副局长刘琦曾指出风电发展的5个转变:从风电大国到风电强国的转变;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的转变;从追求到追求量的转变;从集中大规模开发到大规模开发与分散开发并举的转变;从以陆上为主到陆上与海上风电全面发展的转变。
陡降:上半年风电业收入减少
“7月份,的风电业务利润亏损1.4亿元,为今年以来首次亏损,利润环比6月降低8.2亿元。”企业联合会的调查结果一公布,舆论哗然。
8月底,两大风电巨头和发出的半年报均远低于预期,更激起了市场对风电行业前景的担忧。今年上半年,华锐风电收入同比下降29.45%,净利润同比下降48.3%;金风科技这两项分别下降17.61%和45.05%。此外,、湘电、以及部分零部件厂商风电业务中期业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业绩下滑的背后是风电行业整体调整趋势的显现。经历了"十一五"的井喷之后,风电超速发展的阶段已过去,稳健理性发展才是趋势。”姚兴佳说。
业内人士表示,在缺少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的市场环境中,价格战仍然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目前,1.5兆瓦主流机型已跌破每千瓦3500元,使企业的赢利水平大幅下降。再加上厂商对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要求的提高,以及原材料成本上行的压力,都影响了风电行业的赢利水平。
取消:无补贴有助企业自我造血
风电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政策补贴。以金风科技为例,2010年风电专项补助资金为3550万元,占净利润1.66%。过去5年,风电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37.76%、173.54%、208.27%、48.27%和13.97%。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8.9GW,到2010年底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4.7GW。
行业爆发式增长很快让产能开始过剩。2011年国内整机制造商总产能已达到29GW,而需求则为15~18GW。风机制造市场上,仅整机制造商已有近百家,竞争激烈。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风电设备的成本迅速下降。5月,欧洲国家取消补贴政策。我国也在6月取消了风电采购补贴政策。业内人士评论说,在行业竞争激烈且相对较成熟的时候,适时取消对风机的补贴政策,有助于产业自我造血。
由于风电装机过快增长及并网问题未解决,风机闲置严重,2010年新增的18.9GW风电装机中,仅有14GW并网。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风电行业的发展,政府收紧了项目审批,并提出更严格的并网标准,这提高了风电产业的技术门槛,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另外,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资金压力削弱了风机制造企业的赢利能力。
突围:或从海上风电获益
尽管风电公司在今年上半年遭遇“滑铁卢”,但有些业内人士仍然看好未来中国风电产业的前景,认为风电行业目前增长放缓是在国家政策调控下的正常现象。中国风电发展速度的理性回归,有利于促进风电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华锐风电高级工程师马文勇在年会上透露说,海上风电前景无限,或可改变公司业绩下滑的不利。他重点介绍了东海大桥102MW海上风电场,欧洲之外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场。至今已一年多,超过2亿度。
“在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过程中,华锐风电开发出了适应我国海上环境的机组,在技术路线、防腐、抗台风、抗盐雾、低成本维护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先例,又陆续出产了5MW机组和6MW机组SL6000(目前中国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马文勇表示。
即将出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初步提出,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是:2015年建成500万千瓦,2020年建成30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或于明年上半年启动第二轮招标工作,招标规模拟为150万~200万千瓦。刘琦透露:“已纳入国家宏观视野的项目有258.8万千瓦,力争在2012年前落实5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方案。”
如果海上风电项目开始招标,一些有竞争优势的风电公司将从中获益。